想起香港「电视剧」中的「洋人」面孔,不少人都会想起曾在大台 TVB 拍摄多部连续剧的河国荣。
面孔为港人熟悉的河国荣在昆士兰金皮出生,却辗转间在 1980 年,移居到新州蓝山生活,却在大学时首次接触香港文化,亦作出改变他一生的决定。
蓝山—并不是河国荣的选择,而是父母当时决定到蓝山神学院就读,因此决定举家迁移。亚荣亦因此选择就读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医学系,连锁影响他前往香港。
河国荣形容当时自己不少医科同学都是香港人,而且就住的国际宿舍亦有过半香港人,自己在很大程度受他们影响,对香港文化更感兴趣。但令他作出移港决定的关键点竟然是因为当时流行巨星—张国荣、谭咏麟。
他因缘际会主动请缨,在张国荣及谭咏麟来澳举办演唱会期间,他成为了两位巨星的「专用司机」。除了一赌了偶像「张国荣」的风采外,更令他对舞台产生更多向往。于 1986 年,他已经下定决心不再读医,要发展歌唱事业,更决定「储钱」移居香港。
离澳决定 父母不明白
河国荣向父母提出退学离澳的决定,家人虽不明所以,但并无作出任何反对。河国荣对父母反应的理解是因为当时自己年轻,尚有退路。而学费亦是自己负担,并没有浪费父母的金钱。虽然当时父母并不认为他前往香港的决定是「玩玩下」,但仍然对儿子作出的决定感到奇怪。
河国荣父母直至数年前才向他剖白当初的担心。父母见他近年的成就、亦在毛记电视取得奖项,父母才觉得宽心、亦为儿子的成就感到安慰。
当年一无所惧 却不是「得个勇」
前往香港前,亚荣并不担心语言问题,亦自信透过电影,澳洲唐人街对香港有一定认识。他犹记得当年对香港充满好奇,更认为探险的过程十分刺激。他认为「年轻人」不同「老人」,不会担心太多,「想做咩就去做」。
靠歌词学中文
河国荣表示自己在澳洲时已喜爱粤语歌曲,因此会用跟着「歌词」唱歌,对中文的认识渐渐加深。
虽然他到港后参与TVB 电视台的剧集的拍摄,但他在阅读自己的对白时,并无遇上极大的困难。他更忆起当年的剧本、甚或是报纸亦是会用上不少广东话口语,令他获益良多。
不过,河国荣坦言近几年才真正明白港人经典喜剧演员周星驰的作品,更指在当时看电影时不太明白电影的对白,因为只能追看字幕,因此未能与电影院内的观众「同步」,同时理解电影笑点。
亚荣在毛记电视颁奖典礼中,凭「亚视永恒」-- 曲金曲奖,「香港区最受欢迎男歌星」。他直指颁奖时,感到十分惊喜与骄傲,更认为开心得难以形容。他感慨取得奖项不是靠交易,靠「埋堆」拉关系而取得,因此对他而言别具意义。
问及河国荣的「身份认同」,他表示自己三分之二是香港人、三分之一是澳洲人,更笑言不照镜也不觉得自己是「外国人」。他表示自己的圈子是地点香港人,并不像其他外国人一样,留在「英文圈子」。他认为既然在香港、应好好享受香港文化,否则太过可惜。
访问详细内容,请收听卢婉霞主持的《我不是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