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的“好学生”跟中国有什么不同?【我们的故事】

Minnie Zeng at SBS

Source: Yin Wu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几乎是所有华人家长的愿望。尤其许多第一代新移民家长,不少人是为孩子才来到澳洲,所以会要求子女加倍努力,出人头地。曾玉敏在中国当过老师,现在又在墨尔本一所中学执教,她觉得有必要让华人家长拓宽视野,了解一下澳洲的“好学生”是什么样的。她说,在澳洲老师的心目中,好学生不是那些会考高分的;对很多西人家长来说,不是学霸,而是素质全面、情商高、会据理力争、有领导力的学生。


曾玉敏说,她遇到的华人家庭的孩子,很多是“乖乖仔”、“乖乖女”,听老师的话,学习力争上游。但情商不高、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差也是普遍现象,有领导才能的更是凤毛麟角。

曾老师说,西人家长一般更注重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眼睛并不只盯着学业成绩,而是情商、体育、社交、合作、思辨能力一把抓,鼓励孩子参加辩论,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学会谈判的技巧。而这些方面的培养,都会在孩子日后步入职场以后,给他们很大的助力。

她鼓励澳洲的华人家长多带孩子参加社团活动,培养孩子与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她说,在澳洲给自己作为老师,印象最深的学生不是学霸、高分生,而是能够给需要的同学安慰或者自己是难民背景,家庭贫寒还坚持参加慈善和志愿者服务的学生。这是因为,在澳大利亚对服务社区的重视和强调跟人口众多、分数至上的中国完全不同。

澳洲数学教得“水”吗?

记者问在中国和澳洲都教过数学的曾老师,对于不少华人家长批评澳洲数学教学落后怎么看。曾老师说,从教学大纲上看,澳洲7、8年级的数学难度跟中国5、6年级相仿,但到了11、12年级,就完全跟中国高二、高三的数学难度接轨了。这是因为在中低年级,为了所有孩子都能学数学,愿意学数学,就把起点设置得比较简单;随着教学难度增加,数学也成为对学生分层的一种筛选方式,对于没有必要学习高等数学的学生,让他们自由选择擅长和想做的方向,这样大家都可以接受。

Share

News

Sign up now for the latest news from Australia and around the world direct to your inbox.

By subscribing, you agree to SBS’s terms of service and privacy policy including receiving email updates from SBS.

Download our apps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Listen to our podcasts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Mandarin-speaking Australians.
Understand the quirky parts of Aussie life.
Get the latest with our exclusive in-language podcasts on your favourite podcast apps.

Watch on SBS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
澳洲的“好学生”跟中国有什么不同?【我们的故事】 | SBS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