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離岸羈留政策簡史

Manus Island offshore detention centre

Source: AAP

聯邦參眾兩院在2019年2月通過《難民醫療法案》,總理莫理遜其後宣佈重開聖誕島離岸羈留中心,引起政界抨擊。余睿章在今集「時事百寶箱」為大家回顧澳洲離岸羈留政策的歷史。


雪梨大學移民法律專家克羅克(Mary Crock)向SBS新聞表示,澳洲的離岸羈留政策可追溯至1960年代。她說:「設立馬努斯島羈留中心的主要目的,是為接收印尼東部西巴布亞省的難民。此外,在某程度上,澳洲是在越南戰爭後就已實施離岸羈留政策、在東南亞地區設置羈留中心,用以在澳洲境外審批移民申請,並以有系統及有秩序的方式將他們安置。」1992年,屬於工黨的前總理基廷(Paul Keating)首次提出針對「非法抵埗移民」的強制性羈留措施;時任移民部長漢德(Gerry Hand)表示:「政府希望發出明確的訊息是,抵達澳洲境內並不代表能正式移民澳洲及被容許進入澳洲這個社區。」
An Australian navy ship sails near the the Tampa in 2001.
An Australian navy ship sails near the the Tampa in 2001. Source: AAP
澳洲離岸羈留的政策在2011年引起全國以至全球關注。在當年大選前,一艘挪威貨輪「坦帕號」(MV Tampa)由海上救起433名尋求庇護者,但被時任何華德(John Howard)政府阻止進入。經過數星期的媒體報導及等待,澳洲政府派出海軍船隻將這批尋求庇護者運往瑙魯島,進行拘留及審批。其後,時任總理何華德引入一項名為「太平洋解決方案」(Pacific Solution)的措施,將所有乘船抵達澳洲的尋求庇護者,羈留在瑙魯和馬努斯島,並審批其庇護申請。同時,當局亦在澳洲距離印尼350公里的一個領土聖誕島(Christmas Island)設置另一個難民羈留中心;但政府將聖誕島由澳洲的「移民區」中剔除出來,意味抵達當地的人士不能申請難民身份。
Christmas Island, Nauru and Manus on the map
Source: SBS News
2007年,在何華德政府失去執政地位之時,由印尼前往澳洲的難民船隻數量出現急跌,而各離岸羈留中心亦已再沒有等待審批的難民。另一方面,贏得總理地位的工黨陸克文(Kevin Rudd)廢除了「太平洋解決方案」,並承諾採取一個「強硬但公平」的邊境安全政策。時任移民部長艾雲斯(Chris Evans)表示,是時候採取一個更富同情心的策略。他說:「工黨不認為,透過不人道的手段及以長期羈留懲罰非法入境者,是一個有效或文明的舉動。」但隨後數年,抵達澳洲的難民船隻錄得大幅上升;根據國會文件的記錄,2007-08年度乘船抵達澳洲的尋求庇護者人數只有25人,數字在2009-10年度已飆升至超過五千人。

吉拉德(Julia Gillard)在2010年推翻陸克文成為總理,並與馬來西亞達成一項「難民交換」協議,透過接收身處馬來西亞難民營的4,000名難民,以換取馬來西亞接收800名抵達澳洲的尋求庇護者;但建議遭到最高法院推翻。面對極大的政治壓力及越來越多尋求庇護者抵境,吉拉德在2012年宣佈,政府將恢復離岸審批難民申請。2013年,重奪總理職位的陸克文宣佈,所有乘船抵達澳洲的尋求庇護者將永遠不能在澳洲定居。根據兩黨聯盟的資料,工黨陸克文及吉拉德的執政時期,有超過五萬人抵達離岸羈留中心,亦有至少1,200人不幸墮海遇溺死亡。
艾保德在2013年成為總理後,政府針對經由船隻抵達的難民採取更為強硬的政策,並實行「主權邊界行動」(Operation Sovereign Borders),由時任移民部長莫理遜(Scott Morrison)及其後接任的達頓(Peter Dutton)確切執行。兩黨聯盟政府採取「零容忍」的政策重點,採取船隻遣返、離岸羈留及審批程序、永遠不能定居澳洲的政策,甚至嚴格控制有關難民抵達澳洲的訊息。自此,抵達澳洲的船隻數量錄得下降。艾保德在2015年表示:「政府得以挽救數以千計可能會在海上溺死的生命,這是一項極為重大的成功。」其後,艾保德的繼任人、前總理譚保(Malcolm Turnbull)及莫理遜均繼續沿用這個政策。

2016年,時任總理譚保公佈一項與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達成的難民安置協議,美國將會接收1,250名在馬努斯島和瑙魯島的難民,而澳洲則將安置中美洲難民作為交換條件。特朗普在2017年接任美國總統職位後,曾經以「愚蠢」形容該項協議;在一段遭洩露的通話記錄中,上任後首次與譚保進行電話通話的特朗普質問,這些前往美國的難民會否令2013年美國波士頓炸彈恐襲再次發生。但特朗普最後都履行協議中的承諾,接收超過500名難民。澳洲政府在2017年關閉馬努斯島離岸羈留中心,但仍有600名難民在當地一個主要城鎮洛倫高(Lorengau)居住;而聖誕島拘留中心亦在2018年12月關閉。在艾保德、譚保、莫理遜執政時期,乘船抵達的難民人數降至約1,200人。

但回顧過去,移民法律專家克羅克表示,沒有證據指明離岸審批難民申請的措施,得以成功阻止尋求庇護者前往澳洲。她說:「根據統計數字,成功阻止船隻前來澳洲的措施,並非離岸羈留政策,而是船隻遣返的策略。」
A boat carrying asylum seekers arrives at Christmas Island on in 2012.
A boat carrying asylum seekers arrives at Christmas Island on in 2012. Source: AAP
話雖如此,仍然滯留在馬努斯島及瑙魯島的難民的狀況,卻依然繼續受到國內及國際社會關注。2014年,馬努斯島羈留中心發生騷亂,一名來自伊朗的尋求庇護者巴拉蒂(Reza Barati)死亡。有消息其後指出,巴布亞新幾內亞當地民眾、防暴警察甚至在羈留中心駐守的保安人員,當時入侵羈留中心並毆打在羈留中心內的難民。同樣是2014年,馬努斯島一名來自伊朗的24歲尋求庇護者卡扎伊(Hamid Khazaei)身體不適,被轉送至澳洲接受治療但最終證實不治;死因報告揭露,若其腿部出現的細菌感染得到及早治療,他本應可避免一死。

除此以外,媒體近年亦不斷刊登出長期被拘留在離岸羈留中心的兒童的照片,以及難民自殺的消息。移民法律專家克羅克說:「大眾越來越關注離岸羈留措施所造成的人道問題及經濟成本。澳洲在離岸羈留所花費的公帑,較美國總統特朗普希望興建美墨邊境圍牆的所需成本(50億美元)更高。」雖然難民權益倡議團體不斷對政府施加壓力,促成國會在2019年2月通過難民醫療轉移法案,要求將被羈留在瑙魯島或馬努斯島的尋求庇護者,轉送到澳洲大陸進行「健康或精神健康評估或治療」,但莫理遜兩黨聯盟政府則隨即宣佈重新開啟聖誕島離岸羈留中心,目的是為「防範大量尋求庇護者透過乘搭船隻湧入澳洲」。
A protester holds a placard during the Evacuate Manus and Nauru Protest.
A protester holds a placard during the Evacuate Manus and Nauru Protest. Source: AAP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廣東話節目 Facebook 專頁


Share

News

Sign up now for the latest news from Australia and around the world direct to your inbox.

By subscribing, you agree to SBS’s terms of service and privacy policy including receiving email updates from SBS.

Download our apps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Listen to our podcasts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Mandarin-speaking Australians.
Understand the quirky parts of Aussie life.
Get the latest with our exclusive in-language podcasts on your favourite podcast apps.

Watch on SBS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