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中之王”翡翠:鉴赏收藏入门谈【我们的故事】

Emerald collector James Qu at SBS

Source: Yin Wu

摄影师James城城(曲振辉)是墨尔本的一位收藏爱好者,酷爱剔透雅致的翡翠。好的翡翠价值连城,怎么挑才能避开假货,选到保值增值的好东西呢?


翡翠是华人最喜爱的宝石之一,据说质地越透明,颜色分布得越满,瑕疵越少,尺寸越大越值得收藏。

聊起翡翠经头头是道的城城,其实学的并不是地质或珠宝鉴定专业,而是生物技术,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被朋友带进了这个圈子,接触到了中国的一些翡翠鉴定专家,后来又认识了一位外国的珠宝检测专家,在用英语技能帮助双方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城城学到了不少关于翡翠的知识,并且靠着理科男的知识基础越挖越深,进步神速。
Emerald
Source: Provided by James Qu
他说,专家鉴赏翡翠,一种传统但在实践中比较靠谱的方法是在强光下用放大镜观察翡翠内部晶体纤维交织的结构。除了辨别翡翠的真假以外,内部晶体细小,可能表示翡翠“种头好”;透明度高,叫做“水头好”。所谓“外行看色,内行看种”,种水过关,是翡翠价值和品质衡量的第一标准。
Emerald
放大后的翡翠晶体结构 Source: Provided by James Qu
翡翠从清朝起在中国开始盛行。现在喜欢翡翠的人多,懂的人却不那么多。在研究了几年翡翠,帮朋友看了不少藏品之后,城城说,他看到了不少悲伤的故事。有人花大钱买的所谓珍品,却经过了酸洗、注胶、上色等一系列手脚。

一般人购买翡翠制品,怎么避开坑,尽量买到性价比高,有升值价值的好东西呢?

城城告诉吴音,购买收藏翡翠首饰时,用料最多的手镯一般最贵,其次是大吊坠和一些小的界面。城城建议大家在收藏时,在能力范围内选择种水最好,颜色最满的,其次如果是镶嵌的物件的话,尽量不要选封底的,以便确认翡翠的品相。
Emerald
翡翠扳指 Source: Provided by James Qu
网上所谓敲翡翠听声,把头发放到翡翠上烧,把能否烧断作为判断的标准,或者直接用火烧翡翠,这些辨别真伪的方法都被城城斥为不靠谱。他个人更倾向于将放大镜强光下观察结构和科学数据分析两种方法结合,来鉴赏翡翠。他相信有了密度、折射率、二相性、光谱分析的各项数据,科学会给出最准确的回答。

在日常生活中,作为硬玉的翡翠怕摔,怕干,怕忽冷忽热,需要主人细心的呵护。城城也介绍了一些日常保养、佩戴需要注意的地方。

欢迎点击音频收听节目。


Share

News

Sign up now for the latest news from Australia and around the world direct to your inbox.

By subscribing, you agree to SBS’s terms of service and privacy policy including receiving email updates from SBS.

Download our apps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Listen to our podcasts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Mandarin-speaking Australians.
Understand the quirky parts of Aussie life.
Get the latest with our exclusive in-language podcasts on your favourite podcast apps.

Watch on SBS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
“玉中之王”翡翠:鉴赏收藏入门谈【我们的故事】 | SBS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