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父母长辈的朋友圈:如何识别网络健康谣言?

Innovation Australia

Community Voices program encourages applications from people of diverse ethnic, religious, linguistic, professional and socio-economic backgrounds. Source: Pexels

为何网络上流传着各种健康谣言?如何帮助父母长辈辨别什么是真、什么是假?


我们经常可以在网络上看到各种有关健康的谣言,而父母长辈的朋友圈更是重灾区。如何识别网络上的健康谣言呢?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访问学者、北京交通大学传播系讲师黄彪文博士说,谣言并不等于流言。

谣言,是未经证实的消息,其中的信息有可能是正确的、也有可能是错误的。

黄博士介绍说,早在1947年就有学者提出了谣言传播的公式:谣言的传播力=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但在今天我们的媒体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更多依赖于网络,有学者就把这一公式做出了更改。
谣言传播力度=(事件重要性×事件模糊性)÷传播成本
也就是说事件越重要、信息越模糊、传播成本越低,谣言就越可能生成并传播。

健康谣言:利用恐惧诉求

黄彪文博士在研究中发现,很多健康谣言的共同特征就是利用恐惧诉求。例如某地发生了疫情或者某个死亡病例,再把恐惧诉求和我们平时的生活习惯联系在一起,加工成谣言。

他说:“今天很多人对健康越来越重视,但却缺乏权威、清晰和有人情味的健康科普,所以有关健康的谣言也就越来越多。”

谣言,不一定止于智者

中国有句古话叫“谣言止于智者”,但现在很多谣言当中也夹杂着来自专家学者的信息,让公众很难辨别。

另一种观点认为“谣言止于公开”,在观点的自由市场里真理会越辨越明。但黄彪文博士说,现在的媒体越来越开放,依然没有遏制住谣言,甚至几年前的谣言依然会在网上流传。

黄彪文博士介绍说,算法矫正和社交矫正这两个方法可能会是将来辨别和制止谣言的突破口。算法矫正就是借助平台的力量,通过算法为用户推荐权威专家的观点和经过核实的信息;而社交矫正就是在社交媒体的评论和互动中,让用户了解到信息是不真实的。

如何帮助父母长辈?

很多朋友都有共同的经历,父母长辈特别容易成为网络健康谣言的受害者,甚至还会亲自把谣言转给亲戚朋友并告诫他们这是“真理”。

黄彪文博士指出,如何帮助父母长辈破除谣言,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愿意相信自己信任的人所说的话。“他们相信这些谣言的原因很可能是因为他们相信的亲朋好友转发了这条谣言,这其中有很多信任和人际的问题。”

把权威、可信任的媒体和专家观点推送给父母长辈,就是帮助他们破除谣言的第一步。

最后,黄彪文博士也说到,现在网络谣言泛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现在很多媒体是基于流量的思维运营的,并没有很强的职业规范和自我约束,导致在对公众进行科学传播和健康传播的时候难度加大。
媒体除了基于流量的思维以外,应该有一些职业规范来约束自己。

Share

News

Sign up now for the latest news from Australia and around the world direct to your inbox.

By subscribing, you agree to SBS’s terms of service and privacy policy including receiving email updates from SBS.

Download our apps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Listen to our podcasts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Mandarin-speaking Australians.
Understand the quirky parts of Aussie life.
Get the latest with our exclusive in-language podcasts on your favourite podcast apps.

Watch on SBS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