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围墙倒下 30 年:东西德融合仍需努力

The Berlin Wall in front of Branderburg Gate

Source: Corbis Historical

前东德政府在1989年11月宣布允许公民申请访问西德及西柏林,被视为柏林围墙倒下的第一步,距离今天已有超过30年。究竟30年过去,前东德及前西德两地在文化、经济及政治环境是否已成功融合?余睿章在今集「时事百宝箱」为大家探讨。


柏林围墙,为属于共产主义国家的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政府环绕西柏林边境所修筑的全封闭边防系统,始建于1961年8月13日,全长167.8公里,最初以铁丝网及砖石为材料,后期加固为由了望塔、混凝土墙、开放地带以及反车辆壕沟组成的边防设施。柏林围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也成为了分割东西欧的铁幕的一个象征。

1989年东欧国家发生了一系列政治变革,德国邻国波兰及匈牙利亦作出多项政策改革。在数周的示威活动后,东德政府于1989年11月9日宣布允许公民申请访问西德及西柏林,故此当晚柏林围墙在东德居民的压力下被迫开放,其后东德政府于1990年6月正式决定拆除柏林围墙。柏林围墙倒下,为结束东德共产党统治、东德政府倒台,及两德统一铺平了道路;两德最终在1990年10月3日统一,而柏林亦成为两德统一后新首都。30年过去,柏林甚至一跃成为欧洲政治、文化的重要地点。
南澳福林德斯大学(Flinders University)国际历史学系副教授菲茨帕特里克(Matt Fitzpatrick)表示,昔日东柏林一些如普伦茨劳尔贝格(Prenzlauer Berg)的区域,如今已成为德国最热门的游客区之一。游客蜂拥前往位于特雷普托公园(Treptower Park)的苏联战争纪念碑,又以柏林电视塔(前东德民主德国电视台)作为背景与马克思及恩格斯的巨型雕像合照。

然而,前东德的部份遗迹却未能得以保存。极具象征意义的共和国宫(Palast der Republik),则在2006-08年期间被拆卸;该建筑物为昔日东德人民议会大楼,同时亦设有向公众开放的剧院、餐厅、歌舞厅、美术馆及保龄球馆。对于不少曾在共和国宫拥有美好回忆的人而言,国宫被拆卸确实是一个令人心碎的经历。
Palast der Republik
Source: Wikimedia/ Dietmar Rabich
统一后的前东德地区经济各有不同。物质生活水平虽然明显有所提高,但经济结构重建的工作却历尽艰辛。有不少企业家放售或停止在前东德的重工业业务,被视为「西方殖民」的其中一个模式,目的旨在将德国的工业力量集中在西方,牺牲前东德地区的就业机会。故此,前东德的失业率自统一以来至今依然居高不下。除了柏林及莱比锡(Leipzig)等大城市外,当地年轻一辈纷纷远赴西部寻找更好的就业及生活前景。

从政治方面而言,东西方之间则存在明显的差异。毋庸置疑,多元文化程度较低的东方,成为极右翼极端活动的核心地点。2019年11月,鉴于极右派势力崛起的问题严重,大城市德累斯顿(Dresden)宣布进入「纳粹紧急状态」,采取迅速行动打击当地反民主种族主义份子。而东部图林根自由州(Freistaat Thüringen)在同年十月的一次地方选举中,极右翼民粹主义政党「德国另类选择」(AfD),取得的票数亦只仅次于左翼党。

学者认为,虽然前东德地区的基础设施建造及翻新以至人民的生活水平,正逐渐追上德国西面地区,「另类选择党」及极端主义人士却为前东德地区以至整个德国的政治生活及社会凝聚力,构成真实的威胁。
People hold German flags during a rally of the Alternative for Germany (AfD) party at the Brandenburg Gate in Berlin, Germany, 27 May 2018.
Source: AAP

分享

SBS中文

注册SBS中文newsletter即可获取最新资讯

一旦订阅,意味着您认同SBS的服务条款隐私政策,包括接收来自SBS的电邮更新。

下载我们的应用程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听我们的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Mandarin-speaking Australians.
Understand the quirky parts of Aussie life.
通过您最喜欢的播客应用程序,收听我们独家的SBS普通话播客获取最新信息。

在SBS收看节目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