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勳章(Order of Australia)包括綜合類勳章和軍事類勳章。綜合類分為四個級別,分別為澳洲同伴勳章(AC)、澳洲官佐勳章(AO)、澳洲員佐勳章(AM),以及澳洲勳位勳章(OAM)。
今年有581人榮膺綜合類勳銜。其中14人獲同伴勳章,31人獲官佐勳章,123人獲員佐勳章,413人獲勳位勳章。其中至少4位華裔得主,接受了SBS訪問。
楊綺雯
曾代表澳洲出戰國際賽事的劍擊運動員楊綺雯(Melissa Yeung),因為服務本地劍擊運動而榮獲澳洲勳位勳章(OAM)。
楊綺雯生於香港,12歲小學畢業後隨家人移民澳洲。她初時感到英語吃力,但為了能在大學攻讀自己喜愛的歷史科而勤奮練習,最終圓夢。她在雪梨科技大學(UTS)的迎新營,因為好奇而偶然加入了劍擊學會,沒想到由此成為她一生的事業。
她學了幾個月花劍便被教練叫去出賽,「結果打得也不是很差,就繼續下去了。」當年其他劍擊種類剛剛興起女性運動,教練讓她改練佩劍,她也打得似模似樣,後來更入選國家隊出戰國際賽事。

2024年10月,楊綺雯代表澳洲出戰國際賽。 Credit: Australian Fencing Federation
楊綺雯後來留校從事行政工作,利用業餘時間繼續劍擊生涯,一邊參加比賽,一邊在劍擊學會義務擔任會長。30年來,她參加多次全國比賽,涵蓋花劍、佩劍和重劍所有三種劍擊運動種類,更於2007年一度排名女子佩劍澳洲第一。
如今,她仍有參與業餘比賽,去年底剛代表作為澳洲隊一員赴杜拜出戰老將世錦賽;她也和同僚一同設立劍擊學校,專門開班向小朋友傳授劍術。
對於本次獲得授勳,楊綺雯接受SBS廣東話訪問時直言「很驚喜又感恩」,因為「做義工沒想過會有回報、得到承認」。她也感謝家人支持她,犧牲陪伴他們的時間投入劍擊。
錢恆裕
錢恆裕因在墨爾本對華人社群有貢獻而獲頒澳洲勳位勳章(OAM)。
錢恆裕在1989年從中國上海來到澳洲,他接受SBS廣東話時指,其實當年他一開始是想前往意大利留學,因此一直在上海學習意大利文,而他有親戚在意大利居住,亦有個照應。
但在上海等待意大利的留學簽證期間,得知當年澳洲有推出一個短期簽證可去學英語,當時錢恆裕覺得可以在前往意大利前,先來澳洲學習英語,但後來因「六四事件」發生,時任澳洲政府為中國留學生提供庇護,並給予永居權,他便留在墨爾本至今。
錢恆裕表示,1989年他來到澳洲讀書,「是一名窮學生」,語言不通,身邊亦沒有親人朋友,因此很多事情都是自己獨自去解決,形容生活「很艱苦」,因此他決心之後亦要盡自己的能力幫助新移民。
他認為,隨著時間過去,現時來的華人不少都是透過投資移民來澳洲,要面對的困難已不同於他自己當年,但現時他接觸的新移民面對的困難是,缺乏對尋找專業服務的資訊,因此他亦會盡力為新移民解決問題。

錢恆裕因在墨爾本對華人社群有貢獻而獲頒澳洲勳位勳章。(Credit: Supplied)
他表示自己從沒想過自己會獲頒勳章,強調自己一直只是想幫助大家,特別是在疫情期間,他擔任維州華人社團聯合會主席,當時只希望盡力幫助到在澳華人。
他表示,很感謝自己一直參與的華人社團,包括維州華聯會、澳洲中華總商會等。他認為,社團能體現出海外優秀的中國傳統與文化,亦可為華人向政府提供意見。
現時他仍然有擔任多個華人社團的榮譽主席,未來他仍然會盡力貢獻在澳華人社區。
葉美慧
蒙納殊大學(Monash University)心理學院的育兒與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小組負責人葉美慧(Marie Yap)教授,因在心理學上的貢獻而獲頒澳洲勳位勳章(OAM)。
葉美慧接受SBS廣東話訪問時表示,得知自己獲頒澳洲勳位勳章時,感到很驚訝,因自己並不是澳洲公民,她一直以為這些榮譽只頒給澳洲人。
她指自己從未想過自己會被提名,事實上仍不知道是誰提名她,「但這種被默默支持、被看見的感覺,真的很感動」,她感到受寵若驚,也覺得非常謙卑。
葉美聰來自新加坡、已在澳洲生活近30年,她來澳洲是因為想在大學修讀心理學,認為澳洲相比新加坡,心理學教育更成熟、就業機會更多。
她對心理學的興趣是始於高中時身邊朋友常找她傾訴煩惱,引起她對心理學的興趣。她喜歡幫助別人,亦受到一位當時正在修讀心理學的朋友鼓勵學習心理學。
她認為心理健康問題在年輕人之間一直存在,只是以前沒有用「心理健康」這詞語來形容。現今青少年使用社交媒體普遍,她認同會對年輕人的心理造成壓力和影響,而年輕人亦很容易不自覺地受這些影響操控,難以分辨資訊真偽。

葉美慧教授因在心理學上的貢獻而獲頒OAM。(Credit: Supplied)
她笑說:「我那時做足功課,但總說不出話來,反而很多當地同學沒做閱讀,卻很會表達」,後來才理解這是教育方式的差異,因西方教育強調從小培養學生表達想法的能力,而亞洲學生則多半被訓練「先聽、少說」。
這段經歷也讓她學會主動發聲,之後亦變得有自信。
葉美慧指,未來她的重心也放在推動親子心理健康教育。她和團隊開發一系列網上課程,幫助家長更有效地支持孩子的心理健康,她未來目標是擴大服務群體,特別是弱勢或難以接觸到心理資源的家庭。
在學術界多年,有沒有想過做其他發展?葉美慧表示,目前仍會專注在心理健康研究與實踐推廣上,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亞洲家庭更重視心理健康,也希望更多研究成果可以真正走進社區。
但若將來從學術界退休,她或許會轉向從事文字工作,「我喜歡挑戰想法、重構觀點,也喜歡寫作與編輯。」
涂燕翎
現年63歲的涂燕翎(Monika Tu),是澳洲豪宅房地產公司 Black Diamondz 的創辦人,也是一位活躍在社交媒體、並參與真人實境節目的華人企業家。她因積極參與慈善為社區服務,今年榮獲澳洲勳位勳章(OAM)。
她接受SBS普通話訪問時表示,覺得授勳是很大榮幸,特別是對於一名華人,一名移民來說,「我不是代表我自己,是代表華人社群、新移民、女性,以及像我這樣在房產業中打拼的人。」
相關內容

涂燕翎:由洗碗到成為富豪地產商
涂燕翎原籍中國貴州,在深圳長大,於1988年移民澳洲。她指當時「剛來的時候一句英文都不會講,錢也花完了,從洗碗、帶小孩、賣保險、擺地攤、賣化妝品」,直言「心理落差非常大,但我從不覺得這是問題」。
從少她家裡就教育她「機會來了要抓住,挑戰來了要戰勝」,此外,她家裡亦一直教導她要有奉獻的精神,一定要回饋社會,因此她自己即使有經濟緊張的時候,也還是會去做義工。
到後來,她事業順利,更被冠以「豪宅女王」的稱號,她仍然大力做慈善,包括作出各樣高難度挑戰去籌款,如吃昆蟲、冬天淋凍水等。她強調:「企業成功只是起點,我希望用這個影響力,帶動更多人一起做慈善。」
而最令她難忘的一次慈善活動,就是她有一年在結婚紀念日那晚,與丈夫一起在街上過夜,支持露宿者的募款活動,她指「很冷、很難受,但也很有意義」。

涂燕翎(中)因積極參與慈善為社區服務,今年榮獲OAM。(Credit: Supplied)
「我知道很多真正的慈善家都是無名英雄,但我既然被看見,就要用我的平台去放大慈善的聲音。只要能幫助別人,就值得。」
她希望能用自身的故事,激勵更多移民相信:逆境不是終點,只要願意堅持、願意付出,每個人都能改寫命運,「我希望我走的這條路,能給年輕人一點啟發。你不需要完美,也不必很強,只要有心、有目標,哪怕繞點路,也一定能走到你該到的地方。」
未來她將繼續透過企業、慈善與社群媒體為更多人帶來正面影響,可能在未來出版更多書籍、投身公共事務。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等政策,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