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动≠多动≠多动症(下):想“修理”“熊孩子”? 家长得做功课【心理热线】

a boy yelling

a boy yelling Source: Pixabay

如何和家里的“大少爷”“小公主”斗智斗勇,让他们能够安生、消停?如何让孩子能够专注功课,不要上蹿下跳弄得左邻右舍鸡飞狗跳?善解人意的心理咨询师曲韵要给我们聊聊如何“整治”那些没有患有多动症的“熊孩子”。


在上期节目中我们和大家聊到了多动症(ADHD)这个话题。 那么今天,善解人意的心理咨询师曲韵要给我们聊聊如何“整治”那些没有患有多动症的“熊孩子”。

听友提问:“我的孩子上课老集中不了注意力,学习跟不上。老是动来动去,扰乱课堂。”

部分解答:排除“非常态”的情况,10岁以上的孩子可能会涉及师生关系的问题,比如说因为老师的不公平而不喜欢这个老师。孩子的能力与兴趣也会影响他/她在某一门课上得表现,而家长需要同学校的老师、同学、其他孩子的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偏科”的情况,并更进一步的认识到孩子的专长。(点击音频收听详细的解答。)

听友提问:“孩子两三岁,喂饭时闹腾,吃一口跑三圈。”

部分解答:孩子有可能因为进食过于频繁,采取躲避的方式,也存在孩子对部分食物不耐受、不爱吃的可能。另一方面,家长也需做出“榜样”作用,培养孩子的饮食习惯和节奏,让孩子独立的使用刀叉、筷子。(点击音频收听详细的解答。)

听友提问:“孩子不到两岁,遭家长拒绝后会撒泼,躺在地上,如何让孩子从小养成规矩?

部分解答:孩子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家长在与孩子交流时所流露出的表情会对孩子产生更大的影响。而且,家长有些时候会把孩子看“大”了,把两三岁的孩子当成五六岁的孩子。家长在对待孩子时要了解他/她的某一举止是否有背后的道理,并非需要找到“非黑即白”的解决方案。(点击音频收听详细的解答。)

“心理热线”每月第三个星期六早晨8:15至9点播出,欢迎拨打热线电话1300 799 323参与讨论诉说心曲,更希望您能打开心结。

Share

News

Sign up now for the latest news from Australia and around the world direct to your inbox.

By subscribing, you agree to SBS’s terms of service and privacy policy including receiving email updates from SBS.

Download our apps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Listen to our podcasts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Mandarin-speaking Australians.
Understand the quirky parts of Aussie life.
Get the latest with our exclusive in-language podcasts on your favourite podcast apps.

Watch on SBS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