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Points
- 圣诞岛上有400多座华人墓地,它们的主人是100多年前远赴重洋来此务工的劳工;
- 这些墓碑上方大多呈园拱“龟背状”,学者表示,这遵循了风水习俗;
- 除了华人公墓,岛上还有大大小小十多间寺庙,由当地居民自发供奉和维护。
在印度洋东北部,距亚洲大陆数千公里的圣诞岛上,数百座华人墓碑沉默伫立。这些镌刻着繁体汉字的石碑,见证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
十九世纪末,这座孤悬印度洋的岛屿上发现了磷酸盐矿,吸引了数百名来自中国南方的契约劳工。
他们背负“卖猪仔”的辛酸命运跨越重洋,却因岛上生活工作环境恶劣,维生素摄入不足,不少人死于脚气病(beriberi),再也没能回到故乡。
每年祭拜时分,年过古稀的陈德强(Tan Keik Kiang)便开始忙碌起来。自1977年从马来西亚槟城来到圣诞岛务工后,他一直定居于此。
他告诉SBS中文,岛上一共有400多座华人墓碑,大部分坐落在距离岛中心较近的华人公墓(Settlement Chinese Cemetery),另有30多座墓碑分布于磷矿山墓地(Phosphate Hill cemetery)。
通往磷矿山墓地需要穿过一片山林,徒步约半小时。有的地方树叶丛生遮盖了去路,陈德强便手持砍刀,开辟出一条新道路。
一路上只能听到脚步踩在落叶上的沙沙声,石头缝里的椰子蟹不时探出脑袋,然后迅速溜走。
每年清明时分,现年76岁的陈德强都要去丛林深处的磷矿山墓地祭拜圣诞岛华人先辈。 Source: SBS / Nicole Gong
“以前差不多我天天都来,现在我年纪大了,不能(天天)来了。”
循迹踏入山林深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刻有“先友总督”的墓碑。陈德强介绍道,这是一座总坟,纪念的是长眠异乡的早期华人苦力,于1957年修建。
“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今天在这里,”他一边说,一边清扫掉坟墓上的枯叶。
点火、供奉、叩拜,这一系列动作圣诞岛居民陈德强(Tan Keik Kiang)做了几十年。 Source: SBS / Nicole Gong
距离总坟不远处,30多个尺寸不大的石碑零散分布在杂草间,不仔细寻找的话,很容易错过。
陈德强说,这是圣诞岛上最早的华人劳工坟墓,至今已有上百年历史。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墓碑都面朝一个方向。
以前的人,他们埋葬在这里,都是想着祖国(中国),所以他们的坟墓都是向着北(方)……因为祖国在北方。圣诞岛马来西亚华人陈德强
1977年,陈德强被报纸上的招工广告吸引,从马来西亚槟城来到圣诞岛,便一直定居于此。 Source: SBS / Nicole Gong
独特的“龟背状”墓碑设计
除了磷矿山墓地外,圣诞岛上主要的华人公墓位于通往高尔夫球场和已关闭的赌场的主路旁边,墓地中有数百座大小、形状各异的墓碑。
这些墓碑大多呈“龟背造型”,配以中文碑文和红色或灰色水泥基座。除了姓名和日期外,不少墓碑上还刻有埋葬者的祖籍。
“龟背造型”是指墓碑上方呈圆拱形,外观酷似龟壳的弧形结构。这种设计在中国南方华人(特别是福建、广东地区)传统墓葬中极为常见。
白海伦(Helene Bartleson)是《Golden Leave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Chinese Cemeteries of Christmas Island(中文暂译名:金色树叶:圣诞岛华人墓地简介)》一书的作者,这本书详细讨论了圣诞岛上两处华人墓地的设计风格和背后的文化、历史内涵。
圣诞岛上的华人公墓(Settlement Chinese Cemetery)里有400多座大大小小的墓碑,多数造型呈“龟背状”。 Source: SBS / Nicole Gong
"龟背造型的边缘很光滑,不是方形的,因为从风水学的角度来说,阴风不容易吹过方形结构。所以这些墓碑的边缘被做成圆弧状,让阴风绕过祖先的‘阴宅’,避免留下不祥之气。"
也有研究表明,“龟背造型”的墓碑符合圣诞岛热带多雨的气候,拱形碑顶有利于雨水滑落,减少侵蚀,从而延长墓碑寿命。
此外,圣诞岛的华人墓地中除了常见的“龟背墓碑”,还有一些雕刻着“莲花”或写有“福禄寿”字样的墓碑。
据白海伦在书中介绍,雕有“莲花”字样的墓碑多数是为儿童立的,象征其天真无邪、纯净的灵魂。而“福禄寿”的碑文则寄托了家人对逝者的美好祝福。
除了姓名和日期外,圣诞岛的很多墓碑上还用中文刻有逝者的祖籍。 Source: SBS / Nicole Gong
寺庙:华人移民史的记录者
除了墓碑,岛上的寺庙也是这段百年华人移民史的记录者。
圣诞岛占地面积135平方公里,据当地居民介绍,大大小小的寺庙共有16间,包括观音、土地公、顺天宫等。
每到初一和十五,76岁的圣诞岛居民符记兴(Foo Kee Heng)都要到这些寺庙里维护和清扫。他于1970年从马来西亚来此打工,至今已有55年。
76岁的符记兴义务负责圣诞岛上寺庙的维护工作已经几十年。 Source: SBS / Nicole Gong
“我们华人的文化就是认为凡是有庙堂、有拜就有保佑。”
符记兴说,自己义务维护寺庙已有几十年。每个月他都要拜访所有寺庙两次,每次耗时至少一整天。

圣诞岛上的部分寺庙。 Source: SBS / Nicole Gong
被问及以后谁来负责墓碑和寺庙的维护工作时,两位年过古稀的老人并没有立刻给出一个答案。
“到没有人来照顾的时候我们就把这些寺庙交回给政府,让政府来打理,”符记兴说。
“我们也会离开的。”
本文为SBS普通话圣诞岛系列报道之一,敬请关注该系列的其他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