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抗中国删稿压力? 剑桥大学收回撤稿决定

(综合报道)此前,剑桥大学出版社此前应中国政府要求,删除辖下期刊《中国季刊》网站上的 300 多篇中国官方认为的敏感内容的文章。在引发全球媒体及学术界关注之后,《中国季刊》表示撤回删稿决定。

someone using a laptop

Source: AAP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剑桥大学出版社遵守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要求,已经在其服务器设在中国的网站上删除了 300 多篇《中国季刊》(The China Quarterly)的文章与评论,以免出版社整个网站遭封锁。

据了解,有关文章与六四事件、文化大革命、新疆、西藏、香港和台湾等敏感话题有关。有关文章的出版日期由 1960 年代开始至近月。

早前,网上流传一封由《中国季刊》总编辑普林格尔(Tim Pringle)写给编辑委员会的电邮证实了此事。剑桥大学出版社解释,删除文章是为避免整个网站在中国被封锁。

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称,普林格尔称此结果造成损失最大的是中国学者。 普林格尔向BBC表示,《中国季刊》采用严格的评审机制,是世界上最重要且国际水平最高的中国研究期刊。这一次中方限制学术自由的做法并非独立事件,而是整个中国社会继续实施限制公众参与讨论空间的政策。

有学者批评,此次事件将会打击学术自由;《中国季刊》总编辑对中方的做法深表关注及失望。据自由亚洲电台报道,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经济学专家包定(Christopher Balding)日前发起请愿活动,希望剑桥大学出版社及学术界面对中国审查时,要挺身而出。至21日已有逾300人参与联署。

《中国季刊》于21日表示,将重新刊登数百篇有关中国民主的文章。普林格尔在Twitter声明,这家受尊重的期刊“打算立即重新贴上这些在中国网站遭删除的文章”。

对此,中共官方《环球时报》在社评中指出,中国屏蔽境外互联网上一些对中国社会来说有害的资讯,是为了中国社会安全、是中国主权范围内的事。

社论指,《中国季刊》在国外发行,双方井水不犯河水,但它在中国大陆设立了一个服务器,希望开发中国市场,“这样一来,它就与中国法律产生纠葛。”

“正所谓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如果它们全对,中国全错,时间会最终惩罚中国。”

社论批评部份人士对这些“调整”感到不高兴,指“其实这部分西方人是最蠢的,他们连这个世界上的基本法则都不了解,却以为自己又聪明又讲道义,他们完全不知道自己的样子有多可笑。”


分享

1 min read

Published

Updated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SBS中文

注册SBS中文newsletter即可获取最新资讯

一旦订阅,意味着您认同SBS的服务条款隐私政策,包括接收来自SBS的电邮更新。

下载我们的应用程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听我们的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Mandarin-speaking Australians.
Understand the quirky parts of Aussie life.
通过您最喜欢的播客应用程序,收听我们独家的SBS普通话播客获取最新信息。

在SBS收看节目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