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从中美贸易战谈海外中文教育

Chinese Language Day

Chinese Language Day Source: SBS Mandarin

中美双方在到目前为止的贸易口水战中,可能不乏策略的使用或商人的本质,比如‘先狮子大开口,然后再慢慢让步,让对方觉得虽然有损失,但还可以接受’, 或者‘用最小的成本创造最大的利益’等。笔者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不敢轻易下评论,但如果从文化的角度来看美方的策略与用语,倒也是蛮有意思的视角。

语言的背后有它们的文化差异。这种差异包括概念、价值观、思维方式、动机等。川普在发布他的推特时,当然不需要顾虑到其他文化或国家人们的感受。但他或许应该学学他的小孙女阿拉贝拉,学一点中文,背一点古诗,进而理解中国文化,才不至于产生那么多的‘误会’。

比如,特朗普说:“President Xi and I will always be friends, no matter what happens with out dispute on trade”(无论我们之间的贸易纠纷如何,习主席和我永远是朋友,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特朗普不了解中国文化。中国人以“和”为贵,不轻易撕破脸,但如果一旦撕破脸,那就“君子报仇三年不晚”了。特朗普指控中国‘raped the US economically’。或许他不觉得‘raped’ 这个词怎么样,但中国人被控“强奸”别人,那可是天大的指控啊!

前一阵子,特朗普冀求中国出面帮助解决朝鲜核武的问题,甚至利用西方媒体给中国造成压力,让世人觉得金正恩的“不乖”是中国的责任。而今,却加大经济压力,并用关税来威胁。看来川普不了解中国人讲“义气”的侠义精神,也不太了解中国人对“友谊”的看法。另外,特朗普当局说:“ It is cracking down on Chinese theft of US intellectual property”。姑且不论国与国之间、公司与公司之间的互相竞争、互相窃取对方机密的现实世界,或者中国是不是有这样的行为,川普认为中国是“小偷”的公开指控,也太不顾虑后者的“面子”了。

北京语言大学著名对外汉语教学专家毕继万教授曾说过:“第二语言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澳洲全国外语课程纲要》(Australian Curriculum - Languages)也提到“发展跨文化理解能力是学习语言的中心目标”(a central aim of learning languages)。为什么中澳两国的语言专家同时提到“跨文化理解”(intercultural understanding)或“跨文化交际”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的重要性并不难理解。毕竟,在一个越来越全球化的世界里,每个人和异文化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大,交流的频率也越来越高。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21世纪的教育概念已经产生很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学者同意一个观点:每个学习者都拥有他们独特的语言、社会、文化背景、经验、兴趣、需求、动机和价值观。学习所关注的是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带来什么。也就是说,学习者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加入了很多他们独特的元素,进而产生了他们独特的学习内容与结果。

比如,一个澳洲的中学生在学习中文的过程中,学到“风水”、“面子”、“孝顺”等词语。他或许了解或许不了解这些概念(因为他有自己的文化背景),也不管这个学生是否认同这些说法(因为他有自己的价值观),但通过对这些词语的学习,他知道很多中国人相信这些事情。所以当他下次和中国人在交流沟通时,必然比较能够“接受”这些不同于他的语言、文化的东西。

根据2017年刚出炉的新州K-10中文教学大纲(Chinese Syllabus)的规定,这个课程的教学目标(objectives) 除了技能(如听说读写)、语言知识和文化理解之外,还包括价值观与态度。也就是说,除了语言和知识的元素之外,老师们也应该和学生探讨价值观和态度的问题。

比如,在“我的家庭”这个课题(topic)里,除了单字、语法之外,学生也应该理解中国人的家庭关系,甚至像“以家为重”、“孝顺”等概念。如果学习的课题是“我的宠物”的话,也应该比较中西社会里对“狗”的看法。例如前者很重视“狗”,认为“Love me, love my dog” (爱屋及乌),而后者却鄙视“狗”,认为“狗眼看人低”,或者骂人家“走狗”。当然,这不是对错的问题,但不同语言的应用反映出中西不同的价值取舍。学生如果不能理解“狗”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又如何能够理解“running dog”的含义呢?

西方社会里掌握中文技巧的人并不多,而真正理解中国文化的人更是寥寥无几。以澳大利亚为例,全国两千四百多万人口当中,能说流利中文的非华裔成年人不超过130人,而且有半数超过55岁以上。所以,从最近的中美贸易口水战中,笔者得出一个结论:我们这些在西方国家从事中文教育的工作者任重道远。万事起头难,但一定要想办法让西方的小孩子爱上中文,进而理解中国人的文化。这样,或许下一代的西方政治家就比较能够成为中国人的真正朋友吧。

声明:作者吕崇伟,SBS特约评论员。版权属于SBS普通话节目,转载须经许可。
以上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台立场。

分享

1 min read

Published

Updated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SBS中文

注册SBS中文newsletter即可获取最新资讯

一旦订阅,意味着您认同SBS的服务条款隐私政策,包括接收来自SBS的电邮更新。

下载我们的应用程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听我们的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Mandarin-speaking Australians.
Understand the quirky parts of Aussie life.
通过您最喜欢的播客应用程序,收听我们独家的SBS普通话播客获取最新信息。

在SBS收看节目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