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美国印太战略VS中国“一带一路”

印太战略VS一带一路的重点不在于双方撒钱的多少,而在于多国的“第三方参与”,中美两国比拼的其实是第三方的政治信任。

Donald Trump and Xi Jinping

Donald Trump and Xi Jinping Source: AAP

7月30日,美国正式推出与“一带一路”抗衡的“印度-太平洋战略(印太战略)”,内容涵盖科技、能源、观光、基础建设。在中美贸易战升温之时,美国推出这一战略,中国方面自然高度关注,大部分分析都对美国的第一笔定金1.13亿美元表示不屑:咱中国“一带一路”对亚太地区提供了万亿美元的支持,美国这一个亿“定金”,能与中国竞争吗?
US Secretary of State Mike Pompeo leaves the Indo-Pacific Business Forum in Washington
US Secretary of State Mike Pompeo leaves the Indo-Pacific Business Forum in Washington Source: AAP
亚太战略成印太战略,哪点不相同?

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在亚太(印太)地区的战略构想都需要第三方力量做为依托。中国的多数分析就错在一点:印太战略VS一带一路的重点不在于双方撒钱的多少,而在于多国的“第三方参与”,中美两国比拼的其实是第三方的政治信任。

早在奥巴马政府开启“亚太再平衡”战略之前,美国学界与智库就开始引入“印太”概念。美国官方对“印太”概念也表现出较浓的兴趣,有意识地将亚太和印度洋看成是一个地缘整体,但一直未提升到政策层面。直至2017年12月18日,特朗普政府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才正式将“印太”作为美国安全战略中的最重要地区,“印太”地区终于超越欧洲和中东,成为美国国防战略的首要关切。

6月2日,在新加坡举行的2018香格里拉对话会上,美国国防部长詹姆斯·马蒂斯系统阐述了美国“印太”战略,陈述了构建印太战略的五大原则与四大手段,认为美国理想中的“印太”是一个安全、稳定、繁荣和自由的地区。从这些原则性阐述中,外界清晰解读出美国“印太”战略的核心内涵即是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其中,地缘政治的重点是维系海上主导地位,遏制中国海上崛起;地缘经济的重点是加强与地区内国家的贸易和投资合作,对冲中国在该地区日益提升的经济影响力。

自马蒂斯讲话之后,“印太”在外交圈子里已经成为一个热词,被用来取代“亚太”,涵盖更广阔地区,“印太”与“亚太”的区别在于,“亚太”这个词过于把中共专制政权作为中心。
The 2018 Australia-US Ministerial (AUSMIN) Consultations news conference.
The 2018 Australia-US Ministerial (AUSMIN) Consultations news conference. Source: AAP
美国印太战略的基础:第三方参与

无论是中国的一带一路,还是美国的印太战略,都只是搭建一个国际平台,需要第三方积极主动地参与。

在中美关系研究中,第三方国家(地区)对中美双边关系的影响一直放在从属地位,他们的主观意志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但事实是,亚太地区存在诸多第三方国家(地区)如日本、韩国、菲律宾、中国台湾、朝鲜、俄罗斯,还包括澳大利亚与印度。这些国家与中国的关系非常复杂,经济上与中国来往密切(即“经济发展靠中国”),但由于历史与现实中的领土纠纷,以及其他政治纠葛,与美国一直维系着安全上的义务或合作关系(政治安全靠美国),这些国家构成中美两国在亚太地区竞争的第三方参与者,它们的参与热情与参与程度决定中美两国地缘战略是否成功。

以日本为例。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日关系一直比较紧张,为了阻止日本入常,中国政府在中国操控发动了几次全国性的反日游行,让国民反日情绪升温。在亚太地区,两国为领导地位较劲也由来已久。奥巴马倡议成立排斥中国的TPP时,日本非常积极,即使在特朗普总统决定退出TPP后,日本也一直努力维系这一组织,希望美国归来。奥巴马政府表现出对印太的兴趣以后,安倍政府对印太地缘政治反应积极,设定了三个实施路向:安全保障、经济合作以及文化和人文社会交流。2017年新版《开发合作白皮书》中,写入了为推进安倍政府提出的“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战略”发挥政府开发援助的作用,并称将在“确保海上交通安全与完善法制方面支持发展中国家,为全球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日本“印太”地缘外交的实质是谋求政治大国地位、针对中国的较量与博弈。对于美国针对中国的印太战略,日本当然欢迎之至。

澳大利亚与中国曾经一度友好。但中国趁此机会向澳大利亚进行渗透,这种渗透遍及政界、学术界与媒体业,引起澳大利亚严重焦虑。2016年,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授权发起一项调查。这项调查显示,中国是对澳大利亚渗透最为严重的国家,中共的确曾试图对澳大利亚的政治施加影响,并打开通往澳大利亚政府各个层面的渠道。因此,澳大利亚早就想对中国设防,苦于没有合适的伙伴。今年3月,在悉尼举行“东盟-澳大利亚特别峰会”期间,澳大利亚外交官曾试图与东盟成员国讨论“印太战略”实施的可能性,遭遇许多东南亚外交官质疑其可行性,并提问“印太”这一概念具体的涵义是什么。因此,美国正式宣布实施印太战略的话音刚落,7月31日,澳大利亚外长毕晓普就在美国的投资计划之外,宣布了日美澳三国在印太地区展开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的方针。

印度对北京的态度比较矛盾,近年来,中印经济关系一直升温,但在其他方面,印度对中国持保守观望态度。一方面,印度坚持在世界事务中保持独立自主,不愿与美国结盟来对抗其庞大的邻国中国。另一方面,中国和印度在海洋观念上存在矛盾与冲突,中国凭借“珍珠链战略”,以包围印度的形式推进了航线开发,并接连在斯里兰卡和吉布提建设港口,不断扩充海上基地,印度感觉受到了威胁。数年前,印度总理莫迪曾和奥巴马签署一项联合声明,谴责北京在南海控制权问题上挑起与邻国的冲突,并建议重启一个包括美国、印度、日本和澳大利亚在内的松散的安保网络。但作为印太战略的核心国家,因其与中国的经济合作正在升温,这次对美国提出的印太战略,远不如日本、澳大利亚态度积极。
Xi Jin Ping at One Belt One Road Summit
Xi Jin Ping at One Belt One Road Summit Source: AAP
中国的一带一路,第三方纷纷离弃

中国于2013年正式提出“一带一路”计划之时,原来拟向外输出庞大过剩产能——以高铁建设为中心,将几十个过剩行业的产品输出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这些国家也反应积极。但到2017年5月“一带一路”北京峰会正式召开之时,却出现了高开低走之趋势,过去一直与中国同列为“金砖国家”的印度与巴西也未赞襄此会。印度作为亚投行第二大股东,其总理莫迪拒绝到会。

其中原因非常简单:三年多以前提出这一计划时,中国“钱多”;在推行过程中,中国却变得“钱少”。“钱多”时节,中国政府低估了资本外逃的巨大潜力;当外汇储备减少了四分之一后,政府看紧了“钱包”,被迫开展外汇储备保卫战,并将此做为金融维稳的重大措施。北京峰会前夕的5月4日,时任央行行长的周小川在《中国金融》杂志官方微信刊登了一篇署名文章,要点有二:1、今后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出资方不只有中国,还得有接受投资国的企业或者机构出资,风险共担;2、中国投资将以人民币为主,不再大撒美元了。

“一带一路”的所谓全球影响力,靠的不是制度吸引力,而是钱包吸引力,过去五年,中共投入数千亿美元到〝一带一路〞计划,试图通过融资亚洲、东欧和非洲重大项目,提高它的全球影响力。一旦中国能够拿出来的美元投资减少,其领导能力也就随之下降。

现实中,一带一路项目有不少遇到麻烦。今年7月,总部位于华盛顿的谘询公司〝RWR Advisory Group〞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自2013年以来,中共在6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宣布投资的1674个基础设施项目中,迄今已有约14%的项目——即234个项目,遭遇阻力并陷入困境;所涉及的问题包括:公众对项目的反对、对劳工政策的抗议、施工延期以及对他国国家安全的担忧等,其中大部分问题源于北京不透明的发展融资方式所引发的争议,以及管理不善。据该报告分析,陷入〝麻烦〞的中资海外基建项目正在激增。

中国也在收紧对一带一路的投资。央行下发了一份《关于高风险国家和地区的说明》,收紧对一些国家项目的金融支持。这份文件总共列有54个国家,亚洲国家有老挝、柬埔寨、哈萨克斯坦,其余大多为非洲国家。   

据《华尔街日报》近日报道,约有70个国家参与中国的一带一路计划,很多都因此欠下大笔债务,斯里兰卡已经要求IMF解决债务,巴基斯坦也将在今秋向IMF求助。巴基斯坦目前背了620亿美元的债务,当中部分是因为一带一路基建项目所造成。因此,美国参议院16位参议员写信给总统特朗普,认为“作为IMF最大的捐款国,美国将如何利用其影响力确保IMF的贷款不会变相延续中国正在进行的一带一路项目,或开始新的一带一路项目”,声称国会将立法要求禁止IMF借钱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偿还中国债务。

以上分析说明:美国的印太战略尽管刚开始,中国的一带一路已露败相,中国引以为傲的“钱多”其实也难以为继。决定中美两国战略成败的,不仅是中美两国花钱的多少,而是参与的第三方对中美两国的政治信任。习惯花钱购买国际友谊的中国政府很难明白,国与国之间的信任,很难通过金钱购买达成。

作者:何清涟,中国经济学者,现居美国。
以上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台立场。

分享

1 min read

Published

Updated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SBS中文

注册SBS中文newsletter即可获取最新资讯

一旦订阅,意味着您认同SBS的服务条款隐私政策,包括接收来自SBS的电邮更新。

下载我们的应用程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听我们的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Mandarin-speaking Australians.
Understand the quirky parts of Aussie life.
通过您最喜欢的播客应用程序,收听我们独家的SBS普通话播客获取最新信息。

在SBS收看节目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