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十字路口的中国楼市 终将陨落的中产梦

从去年到今年,舆论逐渐统一到一个口径:“中国房地产暴利时代已结束,房地产从黄金时代正式进入到白银时代。” 泡泡一旦开始漏气,就不会是缩小这么简单。伴随这个黄金时代加速陨落的,还会有中国的高速发展和这一代中产的美好生活梦。

Air pollution in Beijing, China

Air pollution in Beijing, China Source: Moment RF

上一次说中国楼市问题,还是在2016年10月。当时中国正在经历也许是最疯狂的一次房价暴涨,当时媒体形容“房价进入飞行模式”。 

从2016年初到2017年中,中国一二线城市房价再次翻倍。虽然中国楼市经历过几次大幅上升,但这一波涨势仍然非比寻常,盖因房价已在山顶,现在更入云端。以北京为例,2016年初房子还有2,3万的,2017年初已经变成6万起步,北京3环内都要10万。新晋一线城市杭州情形差不多,半年时间,单价从1-2万变成4-5万。半年的涨价超过普通人10年工资。这不禁让刚刚富裕不久,享受岁月静好的中产阶级对房价迅速绝望,进而对整个国家的发展模式也产生了怀疑。

“北上广深约等于半个美国”

伴随房价疯狂上涨的,是中国人蓬勃的炒房欲望。

近15年来,中国楼市一共有过5次大的炒房机会,第一次是2004年,房地产商业化刚开始,城市住房开始快速翻番。于是有了第一次的调控政策“国八条”。也由于此后房价上涨和调控政策总是相伴而行,也形成了人们“越调控越涨”的印象。第二次大涨是2008年金融危机,那是中国楼市第一次普遍降价。07年底时大城市中也不乏三四千一平米的房子。随后就是4万亿放水,降息降准。从2009年中开始,到2009年底,半年时间就翻倍。从此中国房价就开始火箭上升。第三波是2011年末,国家收缩银行借款,部分城市开始降价促销,中国也开始出现业主“降价维权”的现象。过后不久就是又一个24个月的上涨期。第四次是2015年,由于2014年中的加息调控,楼市一度冷却。转年的3.30降息降准,又让楼市复苏。第五波,恐怕也是最后一波就是2015年底开始的疯涨。

2017年初,中国开始在一二线城市用空前严厉的行政手段打压房价,升利率、升首付、户口限购、二套房、新房限价,终于把一线城市房价控制住。“去库存”政策算是完美收场。不过此时一二线房价已经高不可攀。
Beijing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China World Trade Center Source: Getty Images/Dukai photographer
北京市在2018年1月的房价均价为62957元/㎡,在2008年1月的房价均价为12479元/㎡,相差5倍左右。有的地区甚至2004年是4000/平米,2018年是8万,涨20倍。 号称按劳取酬的社会主义国家首都,买套房,啥也不用干,14年净赚760万,翻20倍,中国梦(北京梦)已经真实的超越了美国梦了。 

2017年上半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额67000亿元,增长13.2%。累计销售面积17亿平米,同比增长7.7% 规模是2003以来最高。70城市中,63城上涨,且涨幅位居近年高位。 

2016年末笔者预测再来一波涨幅就应该是中国楼市最后的晚餐了,不过笔者忽略了地区差异:2016年末开始,中国三四线城市开始了一波错峰的悄悄暴涨。主要原因是棚改货币化加速。 

从2013年起,棚改逐年加速,货币化安置房面积占总商品房比例是,2013年2.9%,2.14年3.9%,然后2015年骤升到14.4%,2016达20%,2017年是19%。货币化安置比例由2015年的29.9%上升到2017年的60%。 

这相当于在三四线城市定向放水,很多三四线城市房价直接翻2倍以上,部分地区甚至达4倍。终于把被冷落已久的三四线城市居民的钱袋子也狠狠掏了一把。 

地方政府是欢迎棚改货币化的。有些地方政府还以例如货币化延期一年利息10%的利率向居民融资,加大了地方政府的财政风险。 

当前中国房地产的纸面价值是450万亿,而美国房地产总值只有约178万亿,中国可买下2个半美国所有房产。光北上广深就可买下一半的美国。

变形的中国经济

与过去两年全国范围房价普涨同时到来的,是全国居民存款继续下降,2016年初是30万亿,到2017年9月只剩下24.8万亿,一年半多时间少了5万亿。同时家庭债务升至40万亿。

2017年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13.53万亿元,同比多增8782亿元,再创历史新高,个人贷款36.4万亿,这个数字在2010年是8.8万亿。

2017消费贷爆发,全年居民短期贷款增加1.83万亿元,同比增长181.8%。其中很大部分变相流入楼市。房地产投资占GDP比例持续上升,部分城市房地产投资占GDP已达60%。 

而与此同时,全国消费持续下降,2018年7月50家大型零售企业销售下降4%。三四线城市在棚改逐渐结束后消费也在下降。房地产刺激带来的消费潮先升后降趋势将仿效一二线城市。居民房贷收入比继续增高,消费收入比连续4年下降。 

北京房价15年涨了20倍,但北京人的工资15年大概只涨了2倍到3倍。所以房子再涨就跟刚需无关了。加上贸易战影响,房价畸高使制造业雪上加霜。 

即便中国经济高度依赖房地产,中国政府也一定认为不能再涨了。2018年两会,国家开始高调声称房住不炒,坚决遏制房价。7月份,央行即便增加信贷,也同时强调坚决不能流入房地产。于是2018年上半年,一线城市销售下降26%,二线城市下降8.5%,三线城市下降21.3%,棚改先是2018年4月审核收归国家开发银行总行,随后7月被叫停。全国楼市被暂时冻结。 

历时18个月的媒体上多头与空头的争论,以空头渐渐夺过多头为主基调。有人甚至问出,2018会是最困难一年么?

从遏制过快上涨到遏制上涨

政府层面,越来越密集的货币,行政手段出台压制房价。 

先是紧缩银根,严控信贷流向房地产,房屋利率上涨、首付比例上升、首套房限购、二套房限购、按户口限购、新房摇号、离婚买房严格审核等等。据统计2017到2018一年间70个大中城市2017年就出台了260余项调控政策。光2017年10月就出台政策34项。 

然后,还有全国房屋信息联网,以及房产税的一只靴子隔三差五就在屋顶上敲几下。
Shanghai Lujiazui financial district at night. On Saturday, 28 October 2017, in Shanghai, China.
Shanghai Lujiazui financial district at night. On Saturday, 28 October 2017, in Shanghai, China. Source: Getty
先来说说房产税,其实是房地产税的简称。很多人认识有个误区,认为地不是我的,凭什么收房产税?首先,税收分流转税和资产性税收,比如对工资收税,对遗产收税。即便你不拥有土地,也可以对房产收税。这是税收的二次调节分配功能。不叫房地产税,可以叫物业税。 

其次,房产税会全部转嫁到租房客头上,这也不一定。要看具体供需情况。看空置率,空置结构、租房需求以及怎么收、收多少。举个极端的例子,比如1个人有空置100套房,只有20个人想租没房租,那么对2套以上房子征累进税,分别是第3套10万,第4套20万……依次累加。那么这10万、20万的税无论如何不可能转嫁到租房头上。 

中国房叔房姐现象普遍,楼房空置率很高,是发达国家2-5倍。按照国际常见的标准,空置率10%以下为较合理区,20%以上为房屋库存严重积压。2015年底我国城镇已经被购买和竣工住宅的空置率约为22%到26%之间。如果严格累进开征,税率较高,使持有成本远超租房收益,则房叔会卖房,市场供应增加,房价会下跌。立竿见影的刺破楼市泡沫。除非市场完全刚性,房屋数量有限,需求无限,才会出现收的税完全转嫁的情况。 

但是,由于中国并非一人一票的民主社会,既得利益人群话语权重高,对他们有损的税收很难落地。征少了,没有用,穷人有怨言,征多了,富人不干。 

房产税什么时候征?征多少?怎么征?最后一定是向固化放大既得利益阶层的方向征。税收痛感最强的一定是在中产阶级,这一点目前可以肯定。 

正因为房地产税很厉害,所以政府迟迟不会出台。而在它的聚光灯效应之下,很多其它的住房政策被人忽视,那些政策对房价的影响甚至是颠覆性的。 

比如,2017年中央政府反复讨论激活农村土地流转。目前中国农村空置宅基地3000万亩 相当于城市建成区的37%。如果都收归国有入市建房,则对中国楼市是毁灭性冲击。 

目前政府鼓励5种流转模式,分别是互换、出租、入股、宅基地换城市住房,承包权换社保。总之是鼓励农民放弃宅基地。宅基地是中央政府眼中的肥肉,迟早要国有化。农村户口早已不让迁入。 

第二个走向是房屋租赁。当前中国租房市场高达2万亿的潜力,2017年开始政府大力鼓励发展租房市场。包括廉租、公租、单位集资建房出租以及租售同权,向美国看齐。如果真的严格执行,也将对当前商品房市场造成根本动摇。 

第三个政策更具创新性,叫发展共有产权。就是政府建房,卖给个人例如20%的产权,双方约定一个时期内不得出售,出售时按比例分成。相当于一次性交长期租约。这种混合所有制照顾了一定的稳定心理需求。又让大城市青年人表面上买的起房。如果政府真的大量建成这种房子,也将严重冲击商品房市场。 

这三项政策如果认真执行,放量供应住宅土地,则会对房价产生根本逆转。但限于土地财政最大化以及户口政策等其它因素,宅基地不可能迅速转成住宅,租售同权也不可能做到。 

而且,无论是租赁还是共有产权,实际上是默认了阶层固化:一个有房阶层,一个无房阶层。如果做不到租售同权,特别是子女上学的平权的话,两个阶层的利益分化将极大加剧。
Desigualdad social
Contraste social en Shanghai, China. Source: Imaginechina
也有人乐观的表示房价将会下降,媒体、房地产大佬和政策文件都表示过类似看法。 

潘石屹去年表示:今天世界变化太快了。并明确说房地产不可持续。2017年,潘石屹和王健林一个卖掉soho,一个卖掉整个文旅产业。任志强2017还在说要涨涨,2018年初突然就改口,说房子看不懂了。2018年春天说,房子已经成金融产品。6月份,说未来楼市要有重大变化。 

政策面,连续4次政治局会议将市价作为重点讨论议题: 

2016年12月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2017年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要稳定房地产市场,加快建立长效机制。

2017年12月8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和长效机制建设。

2018年7月3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加快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特别是7.31会议,放言“坚决遏制房价上涨”,这句话信息量非常大。一改过去15年“遏制热点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等的说法。对此易居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进看来,下半年政策只能更紧了。 

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些大佬特别是任志强的改口和心灰意冷,标志着中国高层对房子的态度是铁了心了。

“冷冻慢收割”将如期而至

虽然市场看空房价趋势明显,但不代表房地产会降价。因为笔者之前说过,房地产降价就是泡沫破灭,动摇国本。特别是当前贸易战情况下,房产降价将造成楼市,汇率双双毁灭。所以涨也不是跌也不是,中国政府的唯一策略也可能是最佳策略将是“冷冻楼市”,然后以拖待变,房产企业淘汰,去库存,消费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等。如果房价扛不住就降利率,松政策,甚至直接不让交易。再出台房产税,轻税率广覆盖,慢慢收割。最新消息房产税将在2018年底提交人大审议,如无意外,2021年开始征收。 

同时限售政策也已出台并加码,限售政策10年前已见端倪,2010年初,部分地区凡新房5年内出售要征收一定交易税。而2017年3月25日起,厦门新购买的住房,需取得产权证后满2年方可上市交易。因此厦门也成为全国范围内首个对居民购房出台“限售”政策的城市。没过多久,2018年6月,深圳已经开始限售,新房3年不准出售。可以想像以后这个政策将会越来越频繁的使用。 

这种冷冻慢收割政策符合三个层面的必然: 

政治上,习近平中央价值观保守,倾向用行政手段解决经济问题,不排除彻底回归毛时代。有时候行政手段立竿见影,但但治标不治本。 

第二,制度惯性上,中国社会矛盾积累已深,如果要治本,那就要涉及到存量蛋糕的重新分配,现制度下,既得利益阶层制订的政策,绝不会损害自身。可以想见,房叔房姐利益不会受损太多,痛感主要体现在中产阶级。 

第三,经济层面,房价太高,刚需买不起,居民储蓄空虚,无力消化。90后成家立业但他们普遍不缺房,刚需匮乏,所以暴涨缺乏支撑。长远来看,放开鼓励生育补充刚需人口,远水解不了近渴,并且一般家庭无力养育多个子女。所以冷冻政策是唯一之选,以拖待变,等待产业升级,等待人口结构调整,再就是等待决策者把烫手山芋交出去。 

从去年到今年,舆论逐渐统一到一个口径:“中国房地产暴利时代已结束,房地产从黄金时代正式进入到白银时代。”其实,泡泡一旦开始漏气,就不会是缩小这么简单。伴随这个黄金时代加速陨落的,还会有中国的高速发展和这一代中产的美好生活梦。

声明:作者沈度,SBS特约评论员,《周周侃》节目主持人。
以上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台立场。

分享

Published

By Du Shen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SBS中文

注册SBS中文newsletter即可获取最新资讯

一旦订阅,意味着您认同SBS的服务条款隐私政策,包括接收来自SBS的电邮更新。

下载我们的应用程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听我们的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Mandarin-speaking Australians.
Understand the quirky parts of Aussie life.
通过您最喜欢的播客应用程序,收听我们独家的SBS普通话播客获取最新信息。

在SBS收看节目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