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谈判破裂后,中美贸易战会升级成一场新冷战吗?

随着谈判不出意料地破裂,全球化狂飙突进的时代似乎就要划上休止符……

A US and a Chinese flag

Source: AFP

这个春天里,世界上发生的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朝鲜半岛上的家国情仇,而是5月3日、4日两天,美中两国在北京举行的贸易谈判。这场谈判的结果和后续发酵,很有可能颠覆人们过去三十年里所习以为常的世界秩序,以及由旧秩序所决定的生活方式。现在看起来,随着谈判不出意料地破裂,全球化狂飙突进的时代似乎就要划上休止符……

资本逻辑统领三十年

过去三十年间,这个世界的基本游戏规则,就是资本超越国界的限制,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组织生产分工和交换。这波资本全球化自由流动所塑造的出的一个基本结果,就是美国的急遽去工业化,以及中国迅速崛起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强国。

这个结果首先是有利于国际资本的。将制造环节放到中国,这就大大压低了生产成本,急遽放大了资本盈利能力;而在盈利分配上,国际资本掌握着产业链中品牌、设计、技术等高附加值环节,并据此取得大部分资本收益,而这些巨额收益又都躲在制造国贸易顺差的伪装下。比如台湾富士康在中国大陆拥有诸多代工工厂,生产出电子产品行销全球,盈利的大头归于富士康的上游厂商美国苹果公司,台湾富士康获取相对较少的代工和物流收入,而中国大陆只赚取一点微不足道的制造收入。但美国和台湾资本的在国际市场上的盈利却都算作是中国大陆的贸易顺差。

而中国赚取的贸易顺差又大部分投资于美国国债,资本回流美国,完成一个生产走向中国、资本流向美国的经济循环。这就是主宰21世纪最初十几年的中美G2体制。
Chi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Source: AFP
起初,这个体制是运转顺畅的。中美G2大国协调的基本核心机制就是中国这边与美国财政部对接,密室中完成交易,然后美国财政部再去对华府、国会山的官僚政客们做工作,事情基本就这样定下来了。

为什么美国财政部如此重要?首先,讲究判例法和习惯法的英美文明中,对于历史传统积累下的既成事实是相当尊重的,而从美国建国时起,汉密尔顿就领导财政部形成了政府架构中的强势地位。可以说美国行政当局实际上有两个,一个是白宫,另一个就是财政部。而眼下更加重要的是,翻看一下冷战结束后历任美国财长的履历就知道了,从克林顿政府的财长罗伯特·鲁宾起,一直到上周访华的斯蒂文·姆努钦,基本都来自高盛。而高盛代表的是华尔街国际资本的利益。这样一看事情就很清楚了。

特朗普当选改变时局

但是现在事情已经起了变化。2016年美国大选中特朗普先生意外胜出,就是这种变化的逻辑起点。

如果把在全球化中得利的华尔街国际资本看作美国的当权派,那么在全球化中利益受损的中小土豪和蓝领阶层就是美国的造反派。造反派们的核心诉求就是制造业回流美国,而特朗普总统就是造反派的旗手。造谁的反呢?造的就是这个资本全球化的反;而中美G2机制,正是本轮资本全球化的核心机制。

特朗普总统的政策也很简单,就是两个凡是:凡是当权派定下的规矩全部掀翻,凡是不利于美国制造业的全部怼翻,总之这位上台就是来掀桌子的。特朗普总统的执政策略也很简单,就是绕过当权派设立的既有建制,通过社交媒体直接与民众沟通。
President Trump
Source: Getty Images
那么,中美G2机制在这“两个凡是”的政策下,就很不妙了。中美G2是美国当权派参股搞的中美联合股份公司,属于美国当权派留下的建制,又是造成美国制造业流失的最大责任人,特朗普总统必然是欲除之而后快的。

从这次特朗普总统派出的代表团组成来看,代表团核心经济人物有四个:财长史蒂文·姆努钦(Steven Mnuchin)、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拉里·库德洛(Larry Kudlow)、美国贸易代表罗伯特·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以及白宫贸易顾问、彼得·纳瓦罗(Peter Navarro),真正起主导作用的是贸易代表莱特希泽。

莱特希泽是大鹰派,里根政府时期,就是美国贸易副代表,参与对日贸易谈判。莱特希泽在谈判中,对日方提议感到厌烦,甚至在会议室把腿搁到桌子上,把日方打印出来的文件折叠成纸飞机玩。另外一位重要人物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则写了《即将到来的中国战争》、《致命中国》和《美中开战的起点》三部曲。从他的书名中就可以看出此公的政策倾向了。

再来看看美国代表团开出的条件:中国在2020年前将中美贸易顺差缩减2,000亿美元;停止中国制造2025计划;不针对美国农民和农产品进行报复;不就美国限制中国投资进行报复;中国在7月1日前就外国投资发布负面清单;将所有商品关税降至不高于美国的水平;每个季度举行会议以评估进展。

也就是说,美国打中国是美国的权利,而中国不能反抗,也不能找老师告状;还要定期向美国汇报挨打情况。显然,特朗普政府压根儿就没想谈判成功,特朗普的目的就是逼迫中国全面反击,中美G2破局。

展望

可是中美G2破局,资本全球化潮流逆转,是根本不符合国际资本利益的,这些美国的当权派就不会出手反击吗?情势的吊诡就在这里。中美G2中获利的各方也非铁板一块,中国方面近期操作的一带一路、亚投行、人民国际化、石油和铁矿石期货、中国制造2025的产业升级等等,明显有另起炉灶单干的意思,那么用特朗普政府敲打一下中国也是必要的。

更重要的是,政治不是过家家的游戏,政治斗争就是法、术、势相结合的艺术,节奏和时机的把握决定政治斗争的胜负。从势头上看,特朗普总统执政以来实际取得了一连串胜利,国内减税、废除奥巴马医改,国际上废除TPP协议、挥舞特别301条款的大棒讹诈各盟国贸易让步纷纷得手,势头正盛,难挫其缨。正如希特勒执政后,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德国的建制派,容克贵族军官团也就只好服从,直到斯大林格勒战役后,才出现对纳粹体制的反抗势头。

当权派需要在大势上找到特朗普执政声势的转折点,才好出手。实际上他们也一直在积累打击特朗普的筹码和“势”,比如CNN奔下三路去的总统桃色丑闻,联邦调查局一直在跟进通俄门等等。
SBS
Source: SBS
在这种既联合又斗争的复杂形势下,中国政府下一步的反制举措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如果中国彻底与特朗普当局撕破脸皮,全面贸易战开打,互相关闭市场和资本、技术交流管道,那么一场逆转全球化潮流的中美新冷战就绝非不可能的。

那么中国政府实际是怎么做的呢?一方面坚决拒绝了美国代表团提出的不合理要求,无惧谈判破裂;另一方面,又大幅度向外资开放资本市场,推动资本自由化的流动;同时在面对特朗普政府对华芯片禁运的威胁下,开始加大自主研发芯片产业的投入,但是在具体操作中,却与美国高通和英国软银ARM控股等西方芯片企业建立合资公司来共同开发。显然,这是中国方面在向国际资本伸出橄榄枝,建立统一战线。

那么究竟中美贸易战会升级成一场新冷战吗?

故事还没有结束,情况瞬息万变,我们会继续追踪观察。

 (声明:作者薛晓明,悉尼大学政治经济学博士研究生;以上为嘉宾观点,不代表本台立场。)

分享

1 min read

Published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SBS中文

注册SBS中文newsletter即可获取最新资讯

一旦订阅,意味着您认同SBS的服务条款隐私政策,包括接收来自SBS的电邮更新。

下载我们的应用程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听我们的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Mandarin-speaking Australians.
Understand the quirky parts of Aussie life.
通过您最喜欢的播客应用程序,收听我们独家的SBS普通话播客获取最新信息。

在SBS收看节目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
【观点】谈判破裂后,中美贸易战会升级成一场新冷战吗? | SBS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