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特朗普的对华冷战考验澳洲外交智慧

将中国锁定为主要竞争对手,已经是美国朝野不分派别的基本共识,今后澳大利亚的外交政策要如何适应?

US President Donald J. Trump speaks at the Granite City Works steel plant in Granite City, Illinois, USA, 26 July 2018.

US President Donald J. Trump speaks at the Granite City Works steel plant in Granite City, Illinois, USA, 26 July 2018. Source: AAP

上周三(7月25日),特朗普与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主席让-克洛德•容克(Jean-Claude Juncker)举行会谈后达成的协议,欧盟和美国宣告双方同意共同努力,消除与汽车以外所有工业品相关的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并改革世界贸易组织(WTO);在商讨期间暂停任何新的关税,包括特朗普威胁要对进口整车征收的关税;与此同时,欧盟同意增加进口美国液化天然气(LNG)和大豆。
Jean-Claude Juncker and Donald Trump.
Jean-Claude Juncker and Donald Trump have opened trade negotiations between the EU and US. (AAP) Source: AAP

美欧之间自由贸易协议超出经济范畴

美欧之间达成自由贸易协议,放在中美贸易战的大格局下,似乎跃出了经济关系的范畴,上升到地缘政治和国际战略的高度,看起来跨大西洋联盟的坚韧和团结是牢不可破的,西方力量要再次集结、动员起来共同遏制来自东方的力量。如果不是面对中国崛起的压力,美国在特朗普领导下合纵连横,以斗争求团结,先用经济大棒把西方盟国挨个儿敲打了个遍,美欧之间似乎也不太可能这么快就达成协议。

要知道,美欧自由贸易协定并不是上个星期才开始谈的,早在冷战结束之初,跨大西洋两岸的精英们就已经开始着手推动了,但由于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利益纠葛,直到2013年2月14日情人节当天,当时的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和美国总统奥巴马才分别在布鲁塞尔和华盛顿发表声明,宣布欧盟和美国启动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这一谈就是五年,如果不是特朗普用所谓中国威胁做杠杆,用贸易战为大棒,狠狠敲打了一番它的欧洲盟国,恐怕依然难以取得突破。
Russian President Vladimir Putin and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Source: EPA/LINTAO ZHANG / POOL

中国和苏联对美国的威胁不同

我们之前已经多次分析过,将中国锁定为主要竞争对手,已经是美国朝野不分派别的基本共识,今后美国政府对外战略的主轴将是遏制中国的发展;在这个政策主轴之下,不管是发起贸易战,金融战,还是推动国际地缘政治板块重组,才有了重心和方向。人类社会有个习惯,就是通过学习上次的成功经验,并以此作为模式对付新的对手。很明显的就是,特朗普要走当年里根总统之路,把中国当成苏联来对付,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来发起一场新的对华冷战。

但特朗普也很清楚,中国与苏联本身的性质和发展模式,已经威胁美国的方向和手段上,都是截然不同的。苏联基本是自外于世界经济循环体系的,它在经济上,在商用技术领域,都不对西方构成挑战;它的威胁主要来自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而中国却是世界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参与者,甚至是领导者,在国际资本流动和劳动分工、交换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西方在经济利益上紧密联系、几乎成为一体。在面对这样一个前所未见的挑战时,主旨都是遏制,具体政策上必然要全面刷新。

奥巴马时代,希拉里用“巧实力”拉拢中国搞G2,试图消化中国的力量;结果中国用拖延战略来换取自身发展时间。之后TPP谈判拉拢各国重组以美国为核心的贸易体系,但谈判旷日持久,且美国让利过多,本质上是削弱美国的力量,并给与中国更多时间发展应对,因此特朗普上台后直接废除。但是重组贸易结构、遏制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主轴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出在方式上。特朗普的新策略就是分头搞一对一的贸易谈判,高效编织一张以美国为核心的同心圆体系,以此孤立、遏制中国经济发展。
Containers are loaded into a cargo ship in Qingdao, China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s worried about a shift towards trade protectionism in the economy. (AAP) Source: AAP

贸易战对中国的实质性影响有待观察

如果说编织一张将中国排除在外的国际贸易网络是对中国发起的全面进攻,那么极具针对性的技术和贸易制裁就是对中国的重点进攻,其进攻的方向毫无疑问就是中国的高技术产业。此前对中兴的芯片禁运震撼了中国,也让全世界充分认识到了中国力量的短板。就在今天(8月1日),中国建军节当天,美商务部宣布技术封锁44家中国军工和高技术企业,包括:中国航天科工股份有限公司第二院以及下属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13研究所以及关联和下属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14研究所以及关联和下属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38研究所以及关联和下属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55研究所以及关联和下属单位、中国技术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腾工业有限公司、河北远东通信、四创电子、国睿科技、杰赛科技、太极股份、海康威视、华东电脑、凤凰光学、卫士通等。

而目前中国的应对策略,就是主动扩大对外开放的行业和领域,积极吸引外资;高举自由贸易大旗与欧洲、日本积极进行自由贸易谈判;拉拢中东和非洲国家并强化与金砖国家关系;同时,用人民币贬值来对付特朗普的关税战,用汇率战来对抗贸易战。目前人民币已经贬值将近10%,正好对冲特朗普政府宣布的对2000亿美元中国进口货物加税10%的政策。而美国加税动作本身,最后会被中国向其他国家输出产能,用他国名义进入美国所化解,因此贸易战对中国的实质性影响还有待观察。
the floor of the New York Stock Exchange
Tax cuts in the US have upgraded forecasts for world economic growth. (AAP) Source: AAP

对华冷战美国能撑多久

而这场化身为贸易战的总体战中,美国方面也不是毫无破绽。首先,有中兴的前车之鉴,从此中国的各行各业,只要能选取非美国的产品的,就会选取非美产品。中国产品是出口到全世界的,这样做的长期影响将非常巨大,因为非美产品将获得最好的机会进入中国产业链。假以时日,对美国的负面影响不可小觑。

此外,美国为了维护自己的军事优势,不得不每年花费7000亿美元在养军队上,再加上暗地里的情报开支、隐藏在内政、福利上的军事支出累计年超过3000亿美元,等于美国的实际军费每年超过1万亿美元。按照李敖先生的一个研究,美国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于军事,如此穷兵黩武,对美国国力是极大的消耗。

再回到经济领域,这次人民币贬值后,世界各国的货币暂时还是平稳的,但人民币贬值10%意味着中国购买力下降10%,必然带动周边国家的货币贬值,带动周边国家购买力下降,最后导致欧美经济体对外出口的困难。

美联储的加息政策能坚持多久也是个问题。美国国债总规模是21万亿美元,目前利率2%意味着仅利息支出就是4000亿美元;如果按照美联储的原定计划,利率升高到5%,那么每年仅利息支出就是1万亿,此时很难想象已经被排除出欧美朋友圈的中国还有大量的贸易盈余和意愿去持有美国国债,这个坑是很难填的,紧跟着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都会接踵而至。在这种情况下,问题就变成了,这场对华冷战美国还能撑多久?

归根到底,美欧日排他性的自由贸易联盟这件事,从大家取得共识,到真的干成,中间还有十万八千里。如果这事真行得通,早就干了,还等得到今天?即便真搞成了,特朗普的制造业回流怎么办?德国和日本的制造业相对美国都有较强的比较优势,零关税的结果无非是欧盟制造和日本制造取代中国制造占领美国市场,特朗普要如何向支持自己的制造业选民交代呢?此外,冷战后世界经济大繁荣大跃进,中国这一大块加进去是很重要的,好处是双向的,又不是中国单方面占便宜,没有中国这十几亿高素质韭菜打底,发达国家老百姓日子就那么好过?
Defence and foreign affairs ministers at the AUSMIN meeting
The US and Australia are united in their first against terrorism, the US Defence Secretary (L) says. (AAP) Source: AAP

中美新冷战考验澳大利亚政治智慧

这种局势混沌不明的情况,对于澳大利亚政府的政治智慧也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如果态势已经明显,就是回到美苏冷战对峙那种状态,壁垒分明,那么毫无疑问地澳洲是西方盟国的一员,战略选择也将是非常清晰的,此时的问题是,中国资本离开后的空白如何填补?由谁填补?如果美日甚至印度这些国家有能力填补,当初中国资本根本就没办法挤进来;说不得,只好政治挂帅,大家一起过苦日子。

不幸地是,或者说幸运地是,局势的发展还远远没有到“两个市场、两大阵营”的地步,还在彼此动态博弈的过程中,这就尤其考验堪培拉分寸拿捏的本事了。目前来看,堪培拉是在向特朗普方面大步靠拢,逐渐收紧中国资本在澳洲活动的空间,同时紧跟美国的军事部署,上周澳洲主流媒体传出澳大利亚军舰前出至波斯湾,准备参加美国方面拟议中的打击伊朗行动;但是硬币的另外一面,就是这周也传出消息,澳大利亚邀请中国海军参加美、澳在澳大利亚海域举行的联合海上演训,从中可以看出,紧跟中有疏离,待价而沽,是目前阶段澳大利亚政府对于中美贸易冷战的基本策略。那么这个策略是不是真正符合澳大利亚的国家利益,随着形势的发展在未来又会有哪些变化,则是我们接下来要跟踪观察和分析的主要方向之一。

声明:作者薛晓明,悉尼大学政治经济学博士研究生。
以上为嘉宾观点,不代表本台立场

分享

Published

Updated

By Xiaoming Xue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SBS中文

注册SBS中文newsletter即可获取最新资讯

一旦订阅,意味着您认同SBS的服务条款隐私政策,包括接收来自SBS的电邮更新。

下载我们的应用程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听我们的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Mandarin-speaking Australians.
Understand the quirky parts of Aussie life.
通过您最喜欢的播客应用程序,收听我们独家的SBS普通话播客获取最新信息。

在SBS收看节目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
【观点】特朗普的对华冷战考验澳洲外交智慧 | SBS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