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看懂财年末打折季——魏睿昊

进入到六月份之后,相信所有人打开邮箱都能看到铺天盖地的促销邮件,无论是市中心的商业街还是所有郊区的商场,每家店门口也都挂着“Sale”招牌,这一切都表明一年一度的“财年末”打折季的来临。(作者:魏睿昊,转载须经许可)

Pedestrians walk past an advertising sign

Source: AAP

对于不少初来乍到的华人——尤其是学生群体来说,关于什么是“财年”,以及商家为何选择在财年末促销可能都会有一些疑惑。所谓财政年度(简称“财年”),通常是指一个组织(企业或者政府机构、非盈利机构等)财政收支和预算执行过程的年度起止时间,因此又称为“预算年度”或“会计年度”。而我们常说的“年”从1月到12月,被成为“自然年”或“日历年”(Calender Year)。

目前全球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尤其是欧洲大陆和主要亚洲国家(例如中国、法国、波兰、德国、奥地利等),财政年和日历年一般是重合的;但也有不少国家的财年是跨自然年的——尤其是历史上作为英国殖民地和深受英国影响的英联邦国家,其中英国、加拿大、日本、印度等国的财年是从当年4月至次年3月;澳大利亚、新西兰、瑞典等的财年是从当年7月至次年6月;美国则以10月为界划分财年。

政府财年的划分主要是为了迁就预算编制与审批程序,便于执行新的预算,而企业则根据自己的行业特性、商业周期,选择合适的会计周期以抵消周期影响,因此就出现了部分地区或者部分组织机构使用的会计财年与自然年不同。

那么财年末为何会出现大量“清仓甩卖”的打折季现象呢?

这首先要从打折的主体——商家的角度来看,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在财年结束时需要编制财务报告,分发给股东、政府,以及相关监管机构,促销活动带来的销量上涨可以使得财年报告看起来更“漂亮”,或者环比“增长更好”,帮助零售商的销售额达到、甚至超过预期水平。
其次,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卖家“现在购买,更快退税”的宣传语并非毫无道理。按照澳大利亚的财年制度,每年7月1日到10月31日为法定报税期(如果委托会计师报税,可以延长至次年3月31日),在报税的过程中,不少工作相关的开销,包括工作服装的购买、清洁,交通工具、差旅费用、进修费用等都可以进行税务扣除(deduction)。
不少个人财年末6月份时候的相关支出,可以最快7月立刻申请抵扣退税,等待时间非常短,现金流返还更快;相反,如果是在7月新财年开始时购买,则要等到下一个财年才能申请退税。而且由于澳洲政府近年来对小企业的扶持和相应折旧规则的简化,目前小企业可以对任何购置成本低于20,000澳元的资产申请全额减免退税,所以财年末也是小企业主购买所需的好时机。

此外,财年末对于澳大利亚来说也适逢换季,零售商需要尽可能地减少库存,从而减少需要清算的剩余货品量,在降低旧货维护和管理成本的同时,释放更多空间给新的商品,并带来较好的现金流,用以支付税款等。

所以,财年末的打折季无论对于商家还是消费者,从税务和现金流的角度来讲,都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做法;事实上,不少地方的折扣甚至还会比圣诞新年假期更为划算,确实值得一逛。



分享

1 min read

Published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SBS中文

注册SBS中文newsletter即可获取最新资讯

一旦订阅,意味着您认同SBS的服务条款隐私政策,包括接收来自SBS的电邮更新。

下载我们的应用程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听我们的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Mandarin-speaking Australians.
Understand the quirky parts of Aussie life.
通过您最喜欢的播客应用程序,收听我们独家的SBS普通话播客获取最新信息。

在SBS收看节目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