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尔本《年代报》报道,墨尔本研究院追纵澳洲人生活水平的报告 --- 《家庭丶入息和劳力转变报告》 (HILDA) 指,在托儿费用比十年前贵超过一倍的同时,联邦政府的资助同样急升,纳税人资助当中三分二,用家自付三分一。
原因一:托儿人数急升
政府数据显示,澳洲家庭托儿的时数逐年增加,而且是显着增加。
格拉顿研究所经济学家Jim Minifie表示,五岁以下儿童当中逾三分一人最少一周去一次托儿所,人数比1999年多四分一。
原因有很多,包括在职妇女人数增加; 在孩子出生後,父母需要一起外出工作挣钱的个案增加。
有专家则认为,也有许多家人意识到在托儿所的早期教育对儿童很重要。
原因二:私人托儿所如雨後春笋
以前很多托儿所都以非牟利的形式经营 --- 地方政府丶社区组织等等,主要支付工资丶人工和服务。业界人士指,近年的地方政府已经减少发展托儿服务,逐步由私营代替,而私营托儿所要面对的第一大开支,就是租金。
在1991年,私人托儿所占的比例少於一半; 到2012年,已经达到七成。
私人托儿所只会将租金成本转嫁给消费者。生产力报告指,2007年起托儿生意的利润节节上升。
原因三:工党改革保障质素引致成本上升
2012年,时任工党政府实施全国托儿服务质素框架指引,强制托身所的员工与儿童比例,并设立行业最低标准,对提升整体行业质素有极大帮助,特别是针对弱势家庭儿童的服务,但近年成本效应逐渐显现。
联邦政府提供的托儿津贴经常变更,也是极具争议的政策。
2008年起,政府以「回扣」形式资助一半的托儿开支,每名儿童每年的上限为7500元,「回扣」不需要资产审查; 但如果领取「优惠金」每周达212元,就需要通过资产测试。
两党联盟政府的改革计划
现任政府希望将「优惠金」和「回扣」合并处理,对年入30万元或以下的家庭实施资产审查,并为资助金额设施上限,使托儿所不可无限提升收费。
同时间,政府会削减其他家庭福利开支,调拨30万元应付新的托儿补助所需,暂时未知道方案能否通过参议院。
评论指,托儿应以提升生产力,以及提供高质素儿童早期教育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