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防疫物资成中国经济与外交新杠杆?

荷兰称从中国买的口罩不合格,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回应:中方发货前已告知荷方这是非医用口罩。世界防疫用品的中国依赖症如何形成?口罩、测试盒成了中国经济与外交新杠杆?

WHO appeals for donations to help countries prepare for coronavirus

WHO appeals for donations to help countries prepare for coronavirus Source: Getty Images AsiaPac

北京千方百计在纸面上做防疫胜利的功课,将病例尽快清零(复阳者不计入病例)、隐瞒真实数字,其目的只有一个,尽快复工,让经济复苏。问题是: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将人类折腾成一个全球同病的悲惨命运共同体,在中国复工之时,来自欧美的大量订单消失了。但中国企业突然发现:全球疫情为他们带来了转产防护用品的大好商机。中国政府更是发现出口贸易转“危”为“机” ,“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咱中国在短期内几乎垄断了全球防疫物资人,于是顿时趾高气扬地以救世主自居。

疫情使中国经济绝处逢生

COVID-19发生以后,许多国内企业为应付本国疫情开始生产防疫用品。但由中国发源的疫情却在全球蔓延开来,从3月初的68个国家蔓延到全球200个国家与地区。用国内企业经营者的话来说,它们经历了疫情的全过程:上半场在中国,当时的影响主要集中于工厂的交货期延长、物流不便等方面,货送不出去。下半场在全球尤其是在欧美,国内企业则面临着需求降低、订单减少的更大难题。据说,来自欧美国家的订单消失不见,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60-70%,不少企业都扛不住了。
A staff member sprays disinfectant at Wuhan Railway Station this week.
A staff member sprays disinfectant at Wuhan Railway Station this week. Source: Getty
然而中国厂家发现,疫情蔓延速度加快,全球口罩等防疫物资告急。意大利10天用光10年的口罩库存,美国N95口罩的实体店售价上涨5-6倍,还出现一罩难求的状况。法国需要凭处方购买口罩,韩国按出生年份实行单双号限购口罩。3月4日,德国下令禁止向外国出口护目镜、防护口罩、防护服及手套等各类医用防护物资。下达类似出口禁令的还有俄罗斯、法国、韩国、泰国等。在失去欧美其他各种产品的订单之时,峰回路转,防疫产品为企业求活开辟了一条新路。

据国内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截至2020年3月12日,中国口罩和呼吸防护相关企业共计38151家,为去年同期的16倍,仅2月以来就增加6114家;额温枪相关企业共计994家,2020年2月以来新增202家,为去年同期的50倍左右。多家生产口罩等防疫物资的上市医药企业相继宣布公司接到了海外订单或询单。华大基因的检测试剂盒已发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世界防疫用品的中国依赖症如何形成?

全球疫情告急,但防护用品却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其间原因有三:一是全球化以后,医疗行业的低端产品与原料生产均已在中国落户,比如中国生产的N95口罩占全球产量的一半以上,COVID-19疫情发生后,全部被中国政府截流;二、 当时各国政府根本没想到COVID-19疫情最后会传遍世界,都及时慷慨援助中国。美国、日本、英国、法国等国的接侨飞机都带去大量防护用品(美国企业有大量捐赠);三、中国政府让海外机构全力搜购各国防护产品以应付急需。从量上相比,海外华人个人搜购可能是小数量,看起来热闹罢了。

西方各国如奥地利、匈牙利、德国都纷纷向中国订购防护用品。据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称,西班牙卫生部长萨尔瓦多·伊拉3月25日证实,西班牙将从中国购买4.32亿欧元的医疗物资以应对国内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这其中包括5.5亿只口罩,550万份核酸检测试剂盒,950台呼吸机和1100双手套。

也因此,中国政府“救世主”的感觉突然间膨胀起来,发现“口罩”等防疫用品成了疫情外交的杠杆,于是有了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在3月20日那番发言:“中国是防疫和医疗物资生产和出口大国。当前疫情在全球蔓延,很多国家都面临口罩、防护服、呼吸机等防疫物资缺口,希望得到中国援助或从中国购买。……如果有人说‘中国制造有毒’,那么请说这种话的人,不要戴中国制造的口罩,不要穿中国生产的防护服,不要用中国出口的呼吸机,以免染上病毒”——我在《口罩外交:中国垄断防疫资源的“杰作”》一文中指出,这几乎就是向世界公开宣称“对华不友好者得不到口罩”,完全是中共极权统治下“不服从者不得食”的变种。尽管中共掌握全世界防护用品是处心积虑策划的结果,但各国现在救疫如救火,没法与中共计较。
People wearing protective masks walk in the street
People wearing protective masks walk in the street, on background Vesuvius, in Naples city Source: Getty Images

中国“口罩外交”被己方精心算计成负值

各国面临疫情,本为疫情输出国的中国政府但凡头脑冷静一点,本可利用本国垄断防护物质的“优势”帮助他国,修复一下形象,但膨胀感让北京失去轻重与方向,三方面的自私甚至无耻的算计,让中国的“口罩外交”遭遇三重折扣:

一、快速生产的各种防护用品质量有问题,让本就名声欠佳的中国制造蒙上更重的阴影。

最早向中国订购防疫物资的西班牙、捷克都相继披露,中国测试剂错误率高。据西班牙《国家报》(El País)3月26日报道,西班牙多家主要医院发现,最近从中国购买的快速测试剂盒准确率过低。报道援引一名参与这批测试剂盒试验的消息人士的话说:“它们无法像我们之前预期的那样检测出阳性病例。这名消息人士说,这批测试剂盒的检测灵敏度(检验出病毒的正确率)只有30%,而他们的标准是80%。西班牙紧急卫生事务协调中心负责人费尔南多·西蒙(Fernando Simón)表示,西班牙政府共购买了34万个,对这批测试盒中的9000个进行了抽查,由于检测结果不稳定,决定将其退回。

捷克也遇到类似问题,捷克新闻网站iROZHLAS早些时候报道说,捷克从中国购买的病毒快速测试剂盒中,80%为不合格产品。3月28日,荷兰媒体NOS报道,荷兰政府从中国进口 60万只口罩,使用后发现没有防护功能。

二、官方宣传有意将“卖”作“捐”,引发各国纷纷澄清。

中国从世界的疫情危机中看到了商机并抓住机会,这本来无可厚非。但中国的宣传机构却硬要模糊化处理,将各国的购买说成是“援助”。在中国防疫产品爆出质量问题之前,不少外国媒体已经开始质疑中国官方媒体“援助”外国疫区的说法。

比如中国政府宣称自己对意大利、日本、法国与欧盟的援助,结果都被陆续澄清,大部分是购买,少部分是对这些国家原因援助的回馈。比如中国宣称援助了欧盟与法国一百万只口罩等医疗援助物资,欧盟与法国在感谢中国的回馈时,都特别强调这是礼尚往来,因为今年2月中国疫情肆虐时,法囯和欧盟也提供了相当的物资。
coronavirus
Two girls wear a protective face masks as they exit Attiko hospital, in Athens Greece coronavirus COV Source: AAP Image/EPA/ORESTIS PANAGIOTOU
三、中共改写疫情传播史、要求世界感谢中国,暴露了中国的无耻。

中国发生疫情,隐瞒疫情、购买世卫干事长谭德赛的支持,迟迟不肯宣布PHIEC与大流行,终于祸延全球。世界对这些都忍了,但中国政府得寸进尺,变本加厉,不但想改写疫情传播史,派出五毛到海外社交媒体,逼迫所有人都不得称“武汉肺炎”;然后再让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出面,嫁祸于美国军人,再在国内断章取义引用意大利病毒专家朱塞佩·雷穆齐(Giuseppe Remuzzi)说法称意大利为COVID-19源头,这些终于激起美国与意大利的反弹,美国回之以“中国病毒”,意大利病毒学家将中国的谎言称为“教科书式的经典宣传”。

武汉封城之前离开武汉的六万多人将病毒带到了全世界40多个国家与数百城市,将全世界拖入瘟疫恐慌,导致世界经济停滞,中国欠全世界一个道歉,但在3月4日,中共头号喉舌新华社却以转发的形式发表《理直气壮,世界应该感谢中国》,让世界看到中国的无耻没有底线。

中国这次想用囤积的全球防疫物质形成的短期垄断地位,作为撬动经济与外交的利益杠杆,但几乎全被中国政府那种急功近利、无耻的愚蠢行为抵销殆尽。德国之声于3月24日发表一篇《欧洲国家进口中国医疗物资 谁“罩”谁?》,除了指出各国相继澄清中国宣称的援助其实是各国购买,还引用中国媒体数据说明:就在大批中国企业转产防护用品之时,部份报导华美的宣传文字下藏着中国口罩生产过剩的事实。中国的自媒体“一本财经”3月23日发表“上百万人涌入生产口罩,疫情之后怎么办”,质疑口罩产量被刻意低估,产能过剩,如果不及时出口,可能“面临利润崩盘”——防护用品作为经济杠杆,只是一时之利。

用防疫用品作为外交杠杆,更是中国政府哄自个玩而描画的一张大饼。在七国集团外长视频会议之后,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华盛顿国务院总部举行的记者会上宣布,七国外长花了相当多的时间讨论一些“威权国家”构成的威胁。蓬佩奥直言不讳地指出: “中国共产党对我们的健康和生活方式构成严重威胁”。这说明,西方各国多少都意识到一个问题:当中国用COVID-19将全球变成一个人类命运共同体后,必须重新审视中国在全球化中所起的作用。

作者:何清涟,中国经济学者,现居美国。
以上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台立场。
(本文系SBS原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如需内容合作,请来函联系:Mandarin.Program@sbs.com.au。)

分享

1 min read

Published

Updated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SBS中文

注册SBS中文newsletter即可获取最新资讯

一旦订阅,意味着您认同SBS的服务条款隐私政策,包括接收来自SBS的电邮更新。

下载我们的应用程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听我们的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Mandarin-speaking Australians.
Understand the quirky parts of Aussie life.
通过您最喜欢的播客应用程序,收听我们独家的SBS普通话播客获取最新信息。

在SBS收看节目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