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
- 绝大多数从海外进口的亚洲食品都采取小包装的形式,这令独立杂货店的经营者面临塑料垃圾的问题
- 小型商户店主表示,他们对进口食品的包装没有发言权,也没有收到过顾客关于减少塑料垃圾的要求
- 一对墨尔本夫妇正在试图解决塑料包装的问题,希望顾客在购买亚洲产品时避免产生塑料垃圾
在澳洲各地的亚洲杂货店里,塑料包装大行其道。
表面上可能看不出来,在一盒中国进口的蛋卷里,每一根蛋卷都被精心地包裹在很多层塑料包装中。
东亚和东南亚对卫生和便利的追求,再加上人们讲究送礼时的面子问题,导致杂货店货架上的大部分东西都是过度包装的。

Egg rolls packed using multiple layers (left), loosely packed in another different tin. Source: Tania Lee
在澳大利亚各地的亚洲杂货店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新鲜蔬菜、腌制食品、冷冻饺子以及干面条都采用了一次性的塑料包装。
人们在用这类食材准备一餐饭的同时会留下的大量包装。这促使电子工程师Brian Ooi和营销专家Jian Loh推出了澳大利亚“第一家”无塑料购物的亚洲杂货店。
促进可持续生活方式的一小步
Brian Ooi和Jian Loh经营的商店储存和销售亚洲主食,他们给自己的店取名为“Naked Asian Grocer”。
商店的宗旨与众不同。夫妻俩的目的是要在经营一个有利润的企业的同时,减少商店对环境的影响。此外,他们还希望能说服那些正在经历生活方式过渡的人坚持可持续的新习惯。
“从我们的定价角度来看,我认为我们正在尽可能地提供实惠。我们的目的是让人们接纳这种生活方式并坚持下去。”Loh女士说,她和她现在的丈夫Brian 2008年从马来西亚槟城搬来澳大利亚。
这样的经营理念也伴随着挑战,包括找到能够满足他们要求的供应商,愿意把两袋食品装进一袋,或者提供更大包装的食品。

Brian Ooi sorting through bulk bags of dried noodles. Source: Tania Lee
“我们向客户澄清,我们不是百分之百的无塑料,但我们正在努力实现这一目标。我们的供应链中仍有一些工作需要解决。”Loh女士说。
这对夫妇在结束白天的工作后,晚上会在车库里经营他们的商店。
他们说,为满足他们这项“小”生意的特别需求,供应商们不得不需要付出额外的工作。而大多数供应商在了解到这一点之后都会选择退出。
Ooi先生说:“当有一、两个人愿意为你做这件事时,实际上做起来会变得容易一点,因为我们正在向他们证明,这实际上不难做到。”
今年2月商店开张后,这对夫妇说他们“已达成所有要求”,正朝着全职经营的梦想前进,并且还努力扩大他们的业务规模,希望在澳大利亚主要首府城市开设实体店。

Plastic-free Asian staples Source: Naked Asian Grocers
他们设想,有一天他们的实体店将为顾客提供新鲜果蔬,灌满各家的酱油瓶和米缸,将冷冻食品和饼干舀到客人自行准备的容器中。
Loh女士说:“可以肯定的是,当我们有了自己的零售店后,我们能有更多选择。”
大型零售商和制造商瞄准减少包装的目标,小型企业也在追赶
联邦和各州政府出台的自愿性计划一直在努力减少该行业的塑料垃圾。
“国家包装目标”(National Packaging Targets)是最新的计划之一,内容包括到2025年实现100%的包装可重复使用、可回收和可堆肥。
此外,当前70%的塑料需要符合可回收或可堆肥的要求,一次性塑料将被逐步淘汰。
目前,有89%的塑料在技术上是可回收的,尽管它没有被全部回收,11%的塑料是不可回收的或未知的。
在澳大利亚包装公约组织(Australian Packaging Covenant Organisation, APCO)的领导下,这些目标适用于所有在澳大利亚制造、使用和销售的包装。

Although almost all plastic is recyclable, a vast majority isn't in Australia. Source: AAP
在与大型连锁超市和跨国品牌如Woolworths、Coles、可口可乐澳新太平洋公司(Coca Cola Amatil)和雀巢(Nestle)签约后,APCO的首席执行官布鲁克·唐纳利(Brooke Donnelly)说,该组织现在正转向中小型企业,包括澳大利亚的海外制成品供应商,并培训他们如何在2025年前达成目标。
“在这过程中,最糟糕的事情是人们觉得他们没有能力去改变和创造积极的环境。”唐纳利女士说。
在聊到澳大利亚进口商从没有成熟的可持续包装方案的国家进口专门产品时,她补充说:“过渡将是困难的,但它不是一个不可能的过程,有资源和工具可以帮助这些组织做出改变。”
但不愿透露姓名的墨尔本亚洲商品进口商和批发商Peter*告诉SBS中文,他们不知道任何联邦或州的限制塑料包装计划,也没有收到客户要求改变现有包装的反馈。
当被问及他们是否会签署这样的协议时,他们说:“这一切都归结于经济问题……我必须看看(这样做之后)节省的费用是否超过了原本支出的费用。如果政府希望我们改变,它必须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一旦政府拿出(关于包装材料要求的)技术资料,那么我认为海外制造商将不得不照办,否则我们将无法进口。”
墨尔本维多利亚大学可持续包装解决方案研究项目负责人文森特·吕亚尔(Vincent Rouillard)说,2025年国家包装目标是非常雄心勃勃的。

Australia's environment ministers have agreed to phase out a raft of single-use plastics by 2025. Source: AP
他说:“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政府需要对包装行业提供实际支持。”
世界自然基金会澳大利亚分会(WWF Australia)的塑料政策经理凯特·诺贝尔(Kate Nobel)说,全球有一个明显的趋势,不仅是在这里(澳洲),全世界都在从市场上撤下不可回收的塑料包装。
例如,中国目前正在实施广泛新政,禁止各种塑料袋、塑料薄膜和其它众多一次性塑料产品的使用。
诺贝尔女士说:“从长远来看,这将会影响澳大利亚的进口产品。”
世界自然基金会呼吁将这些目标变成强制性的,因为人们愈发关注塑料对环境的有害影响。
“如果是自愿性质的,我们不相信这些目标能实现。”Peter说,“这需要政府首先拿出一个计划,同时给我们提供信息,比如,什么样的包装是环保的,这样我们就可以向我们的供应商传达。”
处于供应链底层的“无力感”
林智强(Chris Lam)在悉尼唐人街经营着家族亚洲杂货店,名为东南亚。店里出售的绝大多数食品都来自海外,以小包装的形式进货。
他说,他觉得自己对食品包装方式的控制力很弱。

Asian grocery store owner Chris Lam. Source: Ranky Law
“作为一个商人,我们不会因为某个产品或某个供应商使用的包装而避开他们。”林先生说,“我们在产业链中的地位绝对是很低的。”
但全国零售商协会的政策主任大卫·斯图尔特(David Stout)对此却并不同意。
“他们觉得自己无能为力,但他们确实(有影响力)。他们可以停止购买。”斯图尔特先生补充说,塑料计划主要是针对制造商的。
“这种影响需要通过供应链向上传递。制造商是真正了解产品需要何种包装的人。”
林先生认为,执行的主体是制造商和政府,而反馈需要来自消费者。
他补充说,他的绝大多数客户是亚洲人,他们还没有赶上“禁塑”运动。事实上,他们正在做相反的事情。
“有一小部分人会索要比他们所需更多的塑料袋。”他说:“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Asian snacks covered in multiple layers of single-use plastic. Source: Ranky Law
但他说,店里的年轻顾客开始携带可重复使用的购物袋,像他这样的第二代店主正在努力避免包装浪费,至少他们的网上商店新东南亚是如此。新东南亚是其父母在唐人街店铺的分店,总店是该地段最古老的商店之一。
重新思考塑料制品的使用和过度包装的问题
吕亚尔博士说,消费者正在通过他们的决定影响产品的包装,他们在选择产品时会将包装是否适当考虑进去。
他说,政府需要帮助在当地建立设施和专业知识,以协助零售商应对这种态度的变化,像林先生这样的小商人没有办法影响进口产品的制造和包装。
“他们会被卡在当中。他们的客户会从他们身边走开,这意味着他们需要四处寻找供应商,不仅是产品的供应商,而且是采用适当包装的产品供应商。”吕亚尔博士说。
“一方面,包装是一个大救星,它可以帮助保存食物。如果你生活在非洲,你可以吃到新鲜的水果、新鲜的蔬菜,延长你的寿命,这是一个了不起的事情。”他说,“(包装)还可以减少食物浪费。”
但是,目前用石化产品制造“原生”或全新的塑料制品比回收旧塑料更便宜。

Fishermen clean their net from the plastic garbage washed ashore at Banda Aceh, Indonesia. Source: AAP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The UN Environment Programme)报告说,世界上只有9%的塑料被回收,12%被焚烧。
维多利亚大学目前正在游说政府,以获得资金建立一个包装创新中心,在澳大利亚开发全新的、更可持续的包装材料。
吕亚尔博士的团队已经开始用海藻开发新的包装制品。他们目前还在与一家处理大量废弃蔬菜的公司合作,研究用豌豆淀粉制成新材料。
他说,世界别无选择,只能开发廉价、易得和可持续的包装,否则“我们将在那些东西(微塑料)中游泳”,微塑料将最终进入水道、海洋生物,再回到食物链中。
他说:“糟糕的包装尾巴上有根刺(会留有后患)。我们需要把自己从糟糕的、难以回收的包装中解脱出来,转而使用可以轻松回收和堆肥的包装。”
*Peter不愿意透露他的真实姓名。
SBS致力于用60种语言报道最新的COVID-19新闻和信息,详情请前往:sbs.com.au/coronavirus。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