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一个来自中国的澳洲金融从业者眼中的预算案

今天晚上联邦预算案出台后本地媒体的反应是:Scott Morrison可能是澳洲第一个给出一份典型工党风格预算案的自由党财长!(作者:魏睿昊,观点不代表本台立场)

AAP

Source: AAP

今天晚上联邦预算案出台后本地媒体的反应是:Scott Morrison可能是澳洲第一个给出一份典型工党风格预算案的自由党财长!因为他试图通过加税而非削减福利来解决政府赤字问题:一方面彻底取消此前提出的削减福利计划,另一方面大举对大企业、富人和外国人下手征税来增加收入。但这种政治为纲的做法,结果只能是让本应该以经济和财政为核心的预算案变得不伦不类!

“排外” 从来不是澳大利亚传统

这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严重的“排外”倾向,尤以对海外投资人征收“房产空置税”和对企业雇佣持工作签证的外国人额外征税为典型。前者仅仅针对海外人士征收令人费解,因为拥有投资房更多的显然是本地人——“负扣税”政策和海外人士房产投资课以重税令本地居民投资房产优势更大。如果真的要控制房产市场“泡沫”,不应该对所有人都征收“房产空置税”吗?
后者更是纯属“经济自杀”行为,在此前移民局取消457签证引发大量争议和众多中国技术移民的不满之后,此次直接对企业征税可以说是“落井下石”之举。这样的做法除了争取右翼选民之外,对澳洲就业市场和经济前景可说是毫无益处。因为要被赶走的是有技术、才能的外国人,是在澳洲积极工作为经济做贡献的人,是正常纳税、进行消费和领取更少福利的人,怎么算都是对澳洲经济和政府财政提供“净收益”的群体。亲爱的Morrison先生,为了削减预算赤字,这些正应该是您要积极留下来的人呀!

“排外”从来不是澳大利亚的传统,从十九世纪早期来的英国与欧洲拓荒者们,到二战前后大量逃出欧洲的“难民”们,再到过去四十年中的新一轮“亚洲浪潮”所带来的新移民与投资,澳大利亚经济的繁荣,澳洲城市的建设与多元文化发展,澳大利亚大量的出口收入与人口增长都来自于这些曾经的“外国人”。

用一句已经被说滥的话:“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人才!”

目前北半球的欧洲与北美“排外”右翼思潮劲吹,令不少人被迫离开这些地区。并不存在非法移民和难民危机的澳洲大陆可以说非常幸运,那就更应该抓住这个机遇,像她曾经在历史上做过很多次的那样敞开怀抱来欢迎全球各地的人才。因为这些人最终将会给澳大利亚带来更多的长期繁荣,并成为澳大利亚的骄傲,因为最终他们都会变成澳大利亚人,就像绝大多数澳大利亚人的先辈一样。

通往效率之路——澳洲向中国学习?

不过要说自由党政府已经彻底走向工党路线显然是不公平的,在预算案中依然有着大量自由党经济效率优先和鼓励企业的政策留存。除了最明显的继续给小企业提供税务优惠之外,最重要的两大促进澳洲长期经济效率的政策是:大量投资基建和重点鼓励创新。

听起来是不是有些耳熟?最近全球投资基建和鼓励创新叫得最响,钱砸得最多的是哪个国家?没错,是中国。过去二十年间经济增长最快,目前依然是全球经济第一大增长引擎的是哪个国家呢?也是中国。你可以指责中国经济增长过于“粗放”、重复投资浪费严重、也可以指责“全民创新”制造了大量的互联网泡沫;但你无法否认无数高速公路和全球最大庞大的高铁体系使得中国国内交通效率急速提高,令全国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和地区间交流效率倍增;你也无法否认在十几年间,腾讯、阿里、华为等科技创新类公司已经成为全球市场上的行业领先者,只有美国的科技公司们可以与之媲美。

与此同时,任何一个澳洲人每天都把大量时间浪费在缓慢、低效、陈旧的道路与公共交通体系上。作为一个在墨尔本生活工作又经常需要去悉尼出差的人,笔者每次堵在去墨尔本机场的路上时,都会想起在家乡的上海南站随时可以跳上一辆高铁,在一天之内轻松快速往返任何“包邮区”的城市;作为一个金融投资行业的从业人士,始终无法在ASX上看到任何一个科技类权重股,有时难免要感叹究竟哪个才是发达国家,哪个才是发展中国家呢?

澳洲经济目前面临的核心问题是矿业高潮带来的“荷兰病”后遗症——技术提升缓慢,生产效率低下,这直接导致工资水平增长缓慢和消费支出低迷。要最终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提高生产效率和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或许从中国这一目前全球最提倡“自由主义”的“社会主义国家”身上,澳洲真的可以借鉴一下投资基建来加速经济运行和鼓励创新产业提高技术水平这两剂“猛药”。
Australia's 'big four' banks
The surprise levy on Australia's big banks has drawn an angry reaction from the banking industry. (AAP) Source: AAP
最后,作为身在金融行业的人来说,肯定要说说这次预算案对银行下狠手这件事。头条当属政府将对大银行额外征收一大笔税款来支持预算收入。现在谁要是再说自由党都是金融财阀和大企业主的代言人,Turnbull总理第一可以站出来说:“胡说!你看我一个投资银行出身的人自己就对澳洲第一大投行——麦考瑞动手”。

幸运的是,笔者并不在银行机构工作,而是从事投资领域,因此第一反应是:最近银行股恐怕要跌!而背后更值得关注的消息是:政府正在对银行进行行业审查,研究将大银行的零售银行业务——主要是吸储和贷款业务与垂直整合进银行的财富管理业务拆开。这才是最要命的!

因为大银行最大的优势是拥有极大的客户源,吸引了几乎所有的存款和垄断了主要类型的贷款业务,因此天然可以向这些个人和企业客户群直接提供各类金融服务——从个人理财、保险,到公司跨境支付与风控等等。如果有一天,银行变成一个纯粹的存贷款机构,而且一旦体量大了还要被额外征税,你还会看好他们吗?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金融行业里更值得看好的当属那些专业的理财和投资管理机构,因为他们并不需要负担银行的额外税收,而且他们最大竞争对手很可能被彻底驱逐出市场。更进一步来看,结合鼓励创新的政策和受到全球市场趋势推动的金融科技类企业前景显得愈发光明起来。因为他们往往利用新的技术优势,专注于金融行业中某一专门细分部门和服务类型,而且原本就有着颠覆旧体制的潜力,再加上政府的助力,使得那些旧体系下“全知全能”的大银行们愈发看起来像无法适应时代的“恐龙”了。(作者:魏睿昊,观点不代表本台立场)

分享

1 min read

Published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SBS中文

注册SBS中文newsletter即可获取最新资讯

一旦订阅,意味着您认同SBS的服务条款隐私政策,包括接收来自SBS的电邮更新。

下载我们的应用程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听我们的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Mandarin-speaking Australians.
Understand the quirky parts of Aussie life.
通过您最喜欢的播客应用程序,收听我们独家的SBS普通话播客获取最新信息。

在SBS收看节目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