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党议员、影子卫生事务发言人克里斯·鲍文(Chris Bowen)近日称,澳大利亚人因中国是最大贸易伙伴而认为自己天生了解中国,这是一种误解。
他说,“在这个住有2500万人的大国中……只有130名非华裔人士的普通话说得足以谈生意”,“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ABC认为,鲍文的说法是“一种有根据的猜测”,这个数字最早是由两名澳洲学者发布的。
麦考瑞大学(Macquarie University)原中国研究方面的负责人康丹(Daniel Kane)教授在墨尔本大学中文教学培训中心主任奥尔顿(Jane Orton)的帮助下,作出了这个估算。
那么所谓的“熟练”、能“谈生意”的普通话水平究竟是怎样的呢?
奥尔顿博士表示,这大致相当于汉语水平考试(HSK)中的五级或六级水平,如汉语五级的人士可以阅读中文报刊杂志、看中文电影,并用中文撰写和发表长篇演讲;而六级则能够轻松理解用中文传达的任何信息、并能用书面或口语轻松表达。
他认为,澳大利亚人能够用中文进行有效沟通很必要,不仅仅是出于商业目的,还有利于澳大利亚的整体繁荣和安全。
而曾任必和必拓(BHP Billiton Ltd)中国区总裁的澳洲人戴坚定(Clinton Dines)认为,语言能力对于建立信任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像中国这样的社会而言,个人信任比“机构信任”更重要。
在中国住了36年、说得一口流利普通话的戴坚定说,“(澳大利亚人)有法治,而在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很少有机构信任”。
吉拉德工党政府在2012年发布了《亚洲世纪中的澳大利亚》白皮书,列出了一个宏伟的规划来确保澳大利亚抓住亚洲世纪提供的机遇,在未来几十年中变得更加强大,“如果英语以外的语言能力不提高,澳大利亚人与亚洲建立更深层关系的能力将受阻”,“依靠亚裔澳大利亚人的语言能力来解决澳大利亚的所有关系和参与度是不够的。熟练掌握一种以上的语言是21世纪的基本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