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流传至今的经典作品,成书至今,改编无数。无论是中国大陆的86版电视剧,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大话西游》抑或其他亚洲国家后续改编的影视作品皆在当地收获大量观众,让孙悟空,唐三藏成为了华人世界家喻户晓的文化符号。
可你是否想过:若悟空生在当代,他是否还能勇敢无畏?这个世界又会如何让他继续履行降妖除魔的职责?
经历一千多个日夜,由他编剧, Marcel Dorney执导, 巴丢草担任视觉插画设计的作品《The Enlightenment: 悉达多•高达摩菩萨成佛记之巧遇齐天大圣孙悟空》终于在墨尔本Northcote Townhall Arts Centre进行首演。

舞台剧《The Enlightenment: 悉达多•高达摩菩萨成佛记之巧遇齐天大圣孙悟空》海报 Source: 巴丢草
重构神话,看到作为叛逆者的悟空
《The Enlightenment: 悉达多高达摩菩萨成佛记之巧遇齐天大圣孙悟空》是编剧Joe Paradise Lui独立完成的作品。他说,最初的灵感来源于自己的童年记忆:成长在新加坡华人家庭,又有一位佛教徒的母亲,释迦摩尼,孙悟空就自然而然成为了Joe幼时生活的重要组分。
来到澳洲之后,Joe看到许多澳洲艺术家对于希腊神话和宗教故事的效仿和拼贴。这让他再次想到了自己童年里的孙大圣 —— 童年记忆里的文化符号可不可以也成为当代艺术的主题?
带着这个疑问,Joe开始 重新审视《西游记》的故事。但与幼时不同,这一次,他从故事中看出了读出了属于悟空的恐惧,无奈和痛苦。这便成为了《The Enlightenment》剧本创作的开始 :
“这部剧主要聚焦的是《西游记》前半段里,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在我看来,这个故事里存在着一种对抗:整个环境都在企图规训,制约悟空的自由和野性。也只有悟空成为了他们希望的样子,他才可以进入天庭。
其实这个故事和我们在澳洲的经历,和殖民主义存在着一种相似性。同样的,只有我们成为了殖民权力希望的样子,我们才可以被国家和系统所承认。这两个故事里的这种所谓‘启蒙’ (enlightenment)过程其实非常值得注意。”

《The Enlightenment: 悉达多•高达摩菩萨成佛记之巧遇齐天大圣孙悟空》剧照 Source: The Enlightenment
此次担任视觉插画设计的巴丢草也对Joe看待《西游记》的角度深有共鸣。他说:
“《西游记》本身的故事存在一个断层。孙悟空怎么会从一个体制的‘反抗者’变成‘归顺者’?这个转变过程其实没有被很好地解释清楚,这也是这部剧主要讨论的问题。
但这部剧的颠覆之处在于,我们把这种转变放进了当代的语境,首先洽接华裔在歧视中的反抗。悟空就是这个反抗者,释迦摩尼和唐僧则象征体制 —— 尽管看起来充满善意,但藏在背后的的是体制自己的逻辑。他们想要的是社会的稳定,或者解决所谓‘有风险的’个体在社会中的存在。于是,他们利用个体的弱点,去控制,引诱他们。悟空好像觉得自己在做选择,但他的选项都是被体制设计好的。
这部剧希望表现这样的就是这样的社会矛盾。但这种矛盾其实不仅存在于澳大利亚,也存在与中国,甚至世界范围内个体与强权的对抗。”

澳大利亚华裔艺术家巴丢草 Source: 巴丢草
多元团队,尊重是沟通基础
然而,尽管主题本身带有世界性,《The Enlightenment》所使用的文本及文化意象却仍深植于华语地区的文化语境。非亚裔背景的成员如何理解这个故事?这个庞大的团队又如何在过去三年间做到顺畅沟通?
Joe Paradise Lui告诉我们,其实多元的团队带来的并非混乱,而是不同的视角和看法:
让我觉得惊喜的是,这个多元的团队最后让剧本呈现出了不一样的意涵。这个故事和澳大利亚本土问题的联系也以更细腻的方式被呈现了出来。
而且,尽管大家的文化背景各有不同,但绝大多数成员都有很多年剧场工作的经验。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的沟通其实非常顺畅。”
巴丢草也告诉SBS中文,良好的沟通,也得益于团队成员的彼此尊重:
“导演Marcel知道这部剧的主题并不来自他的文化,所以只有让团队中每个成员,尤其来自亚洲背景的成员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创意,才能让这部剧的主题得到完整的呈现”。
其实,团队成员的彼此尊重和对表演共同的热情,也融汇在舞台的各个部分: 在演出中,演员Emily Tomlins的肩膀意外脱臼,但她仍演完了全场,直到谢幕才告诉团队成员。

《The Enlightenment》工作照 Source: The Enlightenment
在视觉设计上,巴丢草也在舞台上延续了自己的视觉经验,许多符号也直接来自他对现实政治的反抗和思考。他希望不同背景的观众都能够走进剧场,亲身体验和发掘这些意象背后的含义。

《The Enlightenment: 悉达多•高达摩菩萨成佛记之巧遇齐天大圣孙悟空》舞台 Source: The Enlightenment
出走与回归:走过“九九八十一难”的舞台
疫情前,剧场行业一般会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制作一部剧集。但《The Enlightenment》却经历了整整三年的制作马拉松,这在如今其实非常少见。
Joe告诉SBS中文,其实这样长的时程也在他的意料之外。而2020年的疫情则成了打乱计划的关键因素。自2020年3月2021年2月,剧场行业经历了一场强震,行业损失高达三亿四千五百万。大量剧场关停,让这个特别的演出等到现在才真正与观众见面。
但漫长的等待,也让团队成员之间的情感更深厚,也更能互相支持。
同时,在这3年间,巴丢草也经历了人生的变故,从原本的以班克斯面貌示人的反抗艺术家成为了暴露在灯光和权力下的视觉焦点。巴丢草说,走过这一切,也让他更认同自己异议者的身份,也更理解这部剧里,悟空所经历的控制和痛苦。
同时,与团队的合作,也让他看到一种超越政权边界的“华人认同”。 他说:

《The Enlightenment: 悉达多•高达摩菩萨成佛记之巧遇齐天大圣孙悟空》剧照 Source: The Enlightenment
“我后来慢慢意识到,自己对于‘华人’‘中国人’的身份,也有自己的定义权;对‘中国人’身份的认同,可以说文化,民族层面的,但不一定需要认同政府…… 在这个基础上,我也可以寻找自己的认同,而非让这些概念为政权所用。
认识这个剧组,也让我和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同事,朋友有了更多接触。各自的国家都是独立的,但我们文化有相似性,这也让我们的交流有了更多火花。”
如今,这部充满碰撞和张力的舞台剧终于在3月完成了在墨尔本的首演。未来,《The Enlightenment》还计划在Perth等地与更多观众见面。
READ MORE

你好,澳大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