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
- 中国前驻澳大使傅莹表示,中澳两国应停止对抗和辱骂,而脱鈎不符双方利益
- 她认为,中国可帮澳洲在世界舞台扮演重要角色,不用在中美间选边
- 她又批评澳洲传媒煽动反华情绪,而中国传媒的强烈评论是因澳洲展示意识形态偏见
在《澳洲金融评论报》的专访中,这名中国人大常委又说,中国对澳洲的资源有庞大需求,澳洲的葡萄酒仍然受中国消费者喜爱,两国有合作的共同利益。她又否认目前双方关系「闹僵」,并将「煽动反华情绪」归咎于澳洲传媒制造「不友善的气氛」。
她表示:「两国需要展示真诚和勇气走出目前的困局。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去增加接触、沟通和合作,并且增加互相理解和对(对方)解决问题的信任,以及收窄差异,而不是基于假设来采用对抗手法及辱骂语言,令对方受伤害。」
不过,她的建议与近期中国外交部、驻澳外交官,以及官方传媒对澳洲愈益猛烈批评的做法并不一致。
中国官媒《环球时报》4月曾形容,澳洲是粘在中国的「鞋底香口胶」。北京官员对澳洲大麦征收巨额关税、禁止4间澳洲屠场牛肉进口后,又屡次拒接澳洲总理和部长的电话。
READ MORE

遭環時評為「粘鞋底香口膠」 莫理遜:堅持調查疫源不退讓
在回应《澳洲金融评论报》提问时,仪莹承认,中国依赖澳洲的进口产品,例如铁矿,而脱鈎对中澳双方均无好处。她说:「中国和澳洲的贸易结构,是由两国的互补需求所决定。澳洲是拥有丰富资源的国家,中国对资源有庞大需求。」
中国非常依靠澳洲的铁矿来推动其基建主导的建筑潮,但其官方传媒近两个月表示长远会在非洲找替代品。
傅莹又表示,澳洲的葡萄酒受中国消费者欢迎。不过,她没有提及中国最近对澳洲葡萄酒发起反倾销调查。
谈及疫情时,傅莹说美国非但没有联手各国抗疫,反而煽动对中国的怀疑和排斥,「在澳洲,一些人亦批评中国防疫的努力。这些意见对中国读者造成疑惑和不满。这些事无助双边关系,更会造成合作抗疫的障碍。」
READ MORE

葡萄酒被中國反傾銷調查 澳洲政府:考慮向世貿投訴
傅莹在2003年至07年是中国驻澳大使,当时被坎培拉视为北京最开放和受欢迎的外交官之一。卸任后她到英国担任大使。
她在今次专访中说,不认为中澳关系如传媒描述般「闹僵」,「事实上,中国和澳洲的合作一直是坚实的,疫情爆发后双边贸易迅速恢复就是好例子。」
她补充说,中澳贸易在2004年至去年间增加了6倍,由211.7美元增加到1,590亿美元(折约2,220亿澳元),「我记得我担任驻澳大使时,做了很大的努力去扩大双边贸易。我参观了很多自然资源的生产地方,以及西澳和北领地的畜牧业。我跟农业、商业和工业等各行业有大量接触后,强烈感觉到中国和澳洲之间的经济互补和合作需要。」
她提到,两国关系的高峰是在2014年,当年双方领袖互访了3次,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与澳洲成为广泛策略伙伴。
不过,傅莹警告中美关系愈趋紧张对澳洲造成的后果,「我不认为国际社会想在分裂的世界中被迫选边站。身为持份者,澳洲不会想面对这样的选择。中国支持澳洲在地区内和世界舞台扮演积极角色。我们也预期澳洲会收窄目前的差异,而非相反。」
她说,中国公众对外国干预很敏感,不喜欢未充份了解事实下所说的「自发评论」。她并未有指明是哪一件事,但莫理逊(Scott Morrison)政府和其他国家近期批评过中国早期的抗疫手法,以及它对香港和新疆的行动。
傅莹表示:「当澳洲展示意识形态的偏见时,中国传媒发表强烈的言论。当然,中国要加强它的国际沟通能力,并且应该更迅速向世界提供第一手的资讯,以免其形象受到谣言和假消息破坏。」
她又批评,「一小撮澳洲记者」失实报道,包括她在任时有「荒谬」的报道指澳洲有3,000名中国间谍,「当时我被问到这问题,我答:『中国派3,000个间谍来人口2,500万的澳洲有何目的?如果觉得这有必要,中国要派多少间谍到全世界?』中国人是否乐于努力工作去支持这些间谍?如果要聘请那么多间谍,中国如何发展?听到我的说法,很多人笑了。这类荒谬的消息仍那么多,真是可耻。」
傅莹认为,脱鈎对中澳均非选项,因为这造成高成本和损害所有国家的利益。
她警告,冲突升级有时来自沟通不良,「中国珍惜和澳洲的关系。我们认为良好和稳定的中澳关系,符合两国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