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贸易战停火,美国收获在关税协议之外

很多期望中美贸易战升格为新冷战的人,认为美国只赢了一纸延期协议。其实从全局来看,关税之外,美国收获颇丰。

In this Sept. 5, 2012, file photo, U.S. and China's national flags flutter in winds at a hotel in Beijing.

In this Sept. 5, 2012, file photo, U.S. and China's national flags flutter in winds at a hotel in Beijing. Source: AAP

2018年G20峰会期间,特习会如期举行。会谈的结果是:美国同意,2019年1月1日起,价值两千亿美元的产品关税暂时保持在10%;中国同意从美国购买大量农业、能源、工业和其他产品,以降低两国间贸易不平衡状态,并把芬太尼列为“管控物质”。美中双方同意争取在90天内完成谈判,如果到期无法达成协议的话,10%的关税将升至25%。一直担心两头大象打架踩坏草坪的其他国家,总算放下心来。很多期望中美贸易战升格为新冷战的人,却认为美国只赢了一纸延期协议。

其实从全局来看,关税之外,美国收获颇丰。

评判贸易战输赢,应该看其最初设定目标

有必要重温美国对华贸易战的目标。本次贸易战中,美国总统特朗普明言是为了减少对华贸易逆差与美国的国家安全,防止中国通过盗窃知识产权对美国高科技企业形成竞争,半个字都没提他对中国政治制度的不满。5月1日,美国贸易代表罗伯特·希特莱泽在出访中国之前,也公开表态:“目标并不是改变中国的经济制度,……那是一套非常不同的制度,而且说实话,那制度对中国很管用。”

从结果来看,美国已经通过各种外围战,达成其最重要的目标:防止中国通过盗窃知识产权,实施中国制造2025计划,对美国制造业形成巨大的威胁。

保护知识产权:消除中国求、借、偷的外部条件

今年3月下旬,美国宣布开展对华贸易战以后,曾发布一份报告,非常直白地概述了知识产权已经和钢铁等长期争端一样,成为全球贸易关系中的一个争论点,包括产品设计、敏感数据和一般性的实践知识等,且直指中国长期以来的几种做法:求:在与外资企业合作时,利用对方希望占领中国市场的意愿,要求对方分享技术,例如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还有高通、惠普和微软等公司为了避免政治压力与监管麻烦,与中国企业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中国因而技术获利。借:指中国官员利用官僚系统的许可和审批制度来控制敏感数据。例如,中国出台的新规定要求运营云计算业务的公司必须由当地控制。为了遵守这项规定,苹果公司和亚马逊将中国数据的管理权交给了当地的公司。偷:例如,中国公司通过黑客技术窃取商业秘密,帮助加强了风力涡轮机等领域的企业的实力。

中国当然不承认这些事实存在,自然也不会承诺今后不再偷盗。美国也不再指望中国自律,而是将盗窃知识产权者当作商业间谍严惩。今年9月以来美国启封的几份起诉书揭示,中共间谍部门,即国家安全部(MSS)如何通过其地区分部,如涉案的江苏省国安厅,来获得珍贵的美国技术。起诉书称,从2010年到2015年,江苏国安厅组建了一支由9名黑客组成的团队,试图窃取美国制造喷气发动机的技术。这是航空航天技术一个极具价值的部分,是中共尚未掌握或企图偷盗的技术之一,中共显然希望通过盗窃,获得其无法生产的东西。不久前,美国司法部还启动了一项起诉,指控一家由中共政府资助的中国公司及其台湾合作伙伴,试图从美光科技公司窃取8项芯片技术的商业机密。

迫使在华外企撤资,重置全球产业链

关于这一点,我已经在《中美贸易战的深远影响:全球产业链重置》(台湾上报,2018年9月21日)一文中指出,中美贸易战造成的压力与对未来中国经济前景的悲观预测,导致在华外资纷纷撤资。9月13日,中国美国商会和上海美国商会公布一项对430多家在华美国企业的的问卷调查。该调查显示,为应对贸易战,35%的受访企业已把生产基地从中国转移到东南亚等其他国家,或者正在考虑这么做,31.1%的受访美国企业表示,正考虑延后或取消在中国的投资。日资或考虑外迁,或考虑重新调整供应链。据美国彭博社10月22日报导,受惠於美中贸易战,目前东南亚国家的外国投资正盛,据马来亚银行(Maybank)Kim Eng Research Pte数据,南韩制造业的外资流入量,在2018年前9个月增长约18%,其中包括对南韩晓星公司(Hyosung Corp.)价值约12亿美元的聚丙烯生产项目的投资。另据泰国央行数据,泰国1至7月的净外国直接投资额,同比增长53%,达76亿美元,制造业领域的流入量增长近5倍;菲律宾制造业的净外国直接投资,也在今年1至7月从1.44亿美元飙升至8.61亿美元。数据显示,外资流入东南亚主要涉及消费产品、工业、科技及电讯硬件、汽车,以及化工类别。

迫使WTO同意修改规则

今年的G20峰会发表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宣言——为公正的可持续性发展建立共识》的公报,称与会的领导人都观察到,在全球范围内地缘政治威胁增长,同时承认多边贸易的好处。公报指出,多边贸易体系“未达到目标,还有改进的余地”,但其中并不直接包含对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思潮抬头等具有负面评价性的批评文字。公报称,与会领导国家代表将在下届峰会,对WTO改革的进程作出审阅。另据参与谈判的欧盟官员透露,在各方拟写公告过程中,美国成功地将“反对保护主义”字眼除去,而中国则成功删除“不公平贸易行为”的文字。

今后,WTO在修改规则的过程中,美国的意见远比中国的重要。

让美国大学、智库停止与中国的合作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华尔街、K街游说集团、大学、智库等精英群中,形成了一个对美国对华外交极有影响的利益集团,即“拥抱熊猫派”,其主体是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关于这个派别的来龙去脉与作用,我在《彭斯讲话:美国屠龙派观点大放送》一文中有过介绍(SBS,2018年10月11日)。

特朗普总统要想重新定位对华关系,必须排干这一“沼泽”。自今年3月下旬宣布对华贸易战以来,美国国会众议院一个科技委员会于4月11日就美国学术机构被外国情报机构渗透举行听证。听证会上,多位证人指出,中国“学术间谍”正渗透美国各个高校获取科学技术,威胁着美国的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间谍学院: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和外国情报机构如何暗中利用美国大学》一书的作者丹尼尔·戈登(Daniel Golden)参加了这次听证会,他特别指出,中国通过孔子学院来扩大自己的软实力以及长期的影响力,并试图影响美国下一代的领导人;同时,中国还试图通过向美国高校提供资金,打造情报收集和影响政治进程的平台——这并非美国国会第一次就学术间谍问题举行听证,早在今年2月份,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局长克里斯托弗·雷(Christopher Wray)在美国参议院情报委员会的听证会上就说过,中国“学术间谍”正渗透美国各地获取科学技术,成为美国全社会的威胁。

“学术间谍”的指证对美国中国研究学界的压力相当大。2018年11月29日,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美国亚洲协会美中关系中心与安纳伯格基金会阳光之乡信托在华盛顿共同发布《中国影响和美国利益:推动建设性警惕》(Chinese Influence & American Interests: Promoting Constructive Vigilance)报告。数十名研究中国问题的美国学者参与了该报告的撰写,详述中国对美国大学、智库、媒体、侨界、企业、科研等领域的影响渗透活动,该报告承认美国的中国研究界对中国误判,指出中国利用美国的开放民主加以渗透、大举操弄美国政府、大学、智库、媒体、企业和侨界,希望借此阻断美国对中国的批评、以及对台湾的支持。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当中不乏原来对中美交流的支持者。

如果了解“拥抱熊猫派”过去在中美关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就能了解这份报告对北京的沉重打击:中国苦心培养数十年的美国精英集团中的亲华势力将从此沉默,除了美国国内政治再度变天。

美国对华贸易的巨大逆差,由两国经济结构及贸易政策所决定,90天以后达成的协议,就算中国未能如美国所愿,这场持续8个月之久的贸易战,也让中国损失惨重。停火虽然使中国获得较充裕的政策迂回空间,但中国希望与美国一争雄长的计划却就此泡汤。

作者:何清涟,中国经济学者,现居美国。
以上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台立场。

分享

1 min read

Published

Updated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SBS中文

注册SBS中文newsletter即可获取最新资讯

一旦订阅,意味着您认同SBS的服务条款隐私政策,包括接收来自SBS的电邮更新。

下载我们的应用程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听我们的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Mandarin-speaking Australians.
Understand the quirky parts of Aussie life.
通过您最喜欢的播客应用程序,收听我们独家的SBS普通话播客获取最新信息。

在SBS收看节目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