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克什米尔历史上的重要战争

印度政府8月5日宣布废除当前执行的宪法第370条, 突然宣布废除克什米尔自治地位,改为“直辖”,印度版的“一国两制”被终结。随即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外长纷纷访问中国,周边的国家都在密切关注局势的变化。

Security forces on the street in Srinagar, India, Aug. 10, 2019.

Security forces on the street in Srinagar, India, Aug. 10, 2019. Source: The New York Times

印度政府8月5日宣布废除当前执行的宪法第370条,终止了克什米尔自治地位,改为“直辖”,印度版的“一国两制”被终结。

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特殊地位在1949年前确定。当时印度在宪法中增加第370条,让克什米尔拥有自己的宪法和邦旗,并对外交、国防和通讯以外所有事务有自主权。 

目前已经有数万印度军队涌入当地,并通过切断交通和通信的方式实施控制。

印度采取行动之后,巴基斯坦的军警也进入紧急状态。两国外长也前后脚地赶往北京,和中国沟通事件的发展。

克什米尔的控制权

印巴在克什米尔的冲突在国际新闻版面经常会占有位置,但是其实小小的克什米尔是被印度、巴基斯坦和中国三家分治。

印控克什米尔被称为查谟-克什米尔邦,中国对其中的巴里加斯地区宣称主权,而巴基斯坦则对除了巴里加斯地区以外的部分宣称拥有主权。

巴控克什米尔有两个部分,分别是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和自由克什米尔。印度对全部的巴控克什米尔都宣称主权。

中国控制的克什米尔是两个分离的部分,一个是阿克赛钦,另一个是喀什昆仑走廊。喀什昆仑走廊原为巴基斯坦控制,在1963年的时候移交给中国。印度则对这两块领土宣称主权。
Afshana Farooq, a 14-year-old who was nearly trampled in a stampede when Indian forces opened fire on demonstrators, in a hospital in Srinagar, India, Aug. 9, 2019. (Atul Loke/The New York Times)
Afshana Farooq, a 14-year-old who was nearly trampled in a stampede when Indian forces opened fire on demonstrators, in a hospital in Srinagar. Source: The New York Times

克什米尔的战争

1835年中国-锡克战争

克什米尔在历史上相对独立,曾是拉达克王国的领土,而达拉克王国是西藏的属国。

1835年的时候达拉克被锡克帝国所灭,西藏并未伸出援手。很快在1841年,也就大清道光年间,锡克帝国开始攻打西藏,爆发中国-锡克战争。

由于清朝和西藏的军队在战争中败北,拉达克被锡克占有。

1845年英国锡克战争

1845年,英国人入侵了锡克帝国,导致查谟-克什米尔从锡克脱离,成为了英属印度的一个邦。

而英国在西藏和印度周边的政治行为,特别是领土划分,都没有获得清政府、西藏地方政府以及后来的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承认。

1947印巴分治和第一次印巴战争

英国从印度撤军以后,从英属印度独立出来的印度和巴基斯坦都要求把克什米尔纳入版图。

从人口构成来说,王公贵族大都信奉印度教,而平民百姓大都信仰伊斯兰教。因此到底是加入印度还是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的社会中出现了分裂。

英国军队从克什米尔撤出时,巴基斯坦的军队入侵了克什米尔,当时统治克什米尔的邦主逃亡印度,寻求救兵,克什米尔战争由此爆发。

战争历时一年之久,1948年在联合国的调停下,印巴双方停火,克什米尔分而治之。
India
Indian army troops stationed near the India-China border. Source: Getty
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

中国和印度的边界争端地区除了东部的“藏南”以外,就是西部的阿克赛钦。两国围绕着英国划定的麦克马洪线一直存在着领土争议。

1962年的中印边界战争争议地区就包括克什米尔的阿克赛钦。

1962年印度在总理尼赫鲁的指挥下开进西藏扯东地区,并称中国不应该占领西藏。

1962年9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著名的《是可忍,孰不可忍》社论,警告印度尼赫鲁政府,立即从边境撤军。

双方互不相让,大打出手。

中国和印度的战争打了一个月,最后以中国取得胜利目标后单方面停火告终。但是实际上印度却重新占据了大量领土。出现了“胜利者除了没有失败的名义,却具备了失败者的一切;失败者除了没有胜利的名义,却得到了胜利者的一切”的奇怪局面。

其中有两个历史事件非常有趣。

第一,其实早在1899年,英国曾向清政府建议,整个阿克塞钦地区属于中国,边界要按照哈喇昆仑山脊划分,但是清政府当时并未回应。

第二,在中国和印度爆发冲突之初,巴基斯坦曾向印度表示一起在克什米尔对抗中国,但是并未获得印度同意。之后中巴之间的边界谈判进展迅速。
China Pakistan economic corridor
China Pakistan economic corridor Source: Wikipedia
1965第二次印巴战争

1965年的第二次印巴战争由克什米尔游击队和印度军队之间交火开始,之后巴基斯坦军队卷入,升级成为两国之间的战争。

印巴两国在五个月的时间里相互攻防,数千人死亡,最后是联合国授权让双方停火。

1966年,经由苏联斡旋,印巴双方签署和平协议《塔什干宣言》,承诺双方武装将在撤回军队、各国均不会干涉彼此的内政,经济和外交关系将得到恢复,战俘有序地转移,领导人致力于改善双边关系。

在第二次克什米尔战争中,中国向巴基斯塔提供了物资以及外交上的支持。

1971第三次印巴战争

1971年印巴两国再次爆发战争,主要战场在东巴基斯坦,也就是现在的孟加拉。

1971年印度国会通过决议支持东巴基斯坦建立独立的孟加拉国。战争爆发的时候,西巴基斯坦和印度交界的克什米尔仍旧是焦点战区,印巴两国在当地囤有重兵,展开拉锯战。

但是印度在克什米尔的真实目的是牵制巴方兵力,从而攻占东巴基斯坦。

当时东巴基斯坦的独立运动已经使得巴国在当地统治风雨飘摇,印度把握了这一重要时机。

在巴基斯坦顾及西部领土之时,印度大举进攻东巴基斯坦,取得巨大胜利,约9万名巴基斯坦的武装部队人员成为战俘。战胜后,印度旋即扶植当地政治势力成立孟加拉国,巴基斯坦自此被印度肢解,破除了东西巴基斯坦对印度的掎角之势。

克什米尔的价值

克什米尔对于南亚地缘政治具有重要价值。在地里上,克什米尔是南亚的地理中心,且位于青藏高原居高临下。

对于印度来说,这是在地理上的防御屏障。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巴基斯坦对克什米尔也是紧抓不放。

克什米尔还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走廊。

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中的中巴经济走廊就穿越了巴控克什米尔地区。这一项目长达3000公里,投资达到460亿美元。

中国此举的目的是未来可以从新疆经巴基斯坦直达印度洋,印度对此则保持高度警惕。

分享

Published

Updated

By Dong Xing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SBS中文

注册SBS中文newsletter即可获取最新资讯

一旦订阅,意味着您认同SBS的服务条款隐私政策,包括接收来自SBS的电邮更新。

下载我们的应用程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听我们的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Mandarin-speaking Australians.
Understand the quirky parts of Aussie life.
通过您最喜欢的播客应用程序,收听我们独家的SBS普通话播客获取最新信息。

在SBS收看节目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