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分析员 Mayase Jere 是津巴布韦裔移民,以前她觉得不到晋升机会是因为不够进取,但现在她开始怀疑自己的种族身份是个中原因之一。
而且她并非唯一一个抱有这类怀疑的人。
她说﹕“当你不止一次听到其他非白人女性讲述类似的经验,如升迁缓慢或者薪酬比同一级别的白人同事低,你会明白,你并非是个案。”
英国发现,相较于白人,有色人种在同一职位上的工资要更少。最近一份研究显示,在澳洲也可能存在类似问题。
这种现象称为种族薪酬差异——种族不同,薪酬不同。
英国正在对这一问题进行追踪。很快就会在法律中提出建议,强制要求用人企业提供“种族薪酬报告”。
这一提议由英国首相特丽莎·梅在本月提出,并得到了伦敦市长萨迪克·汗的支持。此前在2017年政府进行了“种族不平等审计”。
报告中明显地显示出,央格鲁人种和非央格鲁人种之间的薪酬和升职机会存在不同。
另一份3月公布的针对伦敦市公职人员的审计中显示,非白人员工比白人员工最多能少拿37%的薪酬。
平权活动人士认为,澳洲的情况可能和英国一样糟糕。
位于墨尔本的权益组织“文化多元女性(Culturally Diverse Women)” 创始人 Div Pillay 向 SBS表示,该组织曾于过去两年采访了 150 名来自各行各业的会员,当中 83% 女性认为其文化背景、年龄和性别会阻碍升职。该组织发现,白人女性和非白人女性的事业发展有五至八年差距。
悉尼大学去年发表的报告, “打破玻璃文化天花板(Cracking the Glass Cultural Ceiling)” ,也发现同样问题——非白人女性面对性别和种族背景的双重障碍,使得她们难以进入企业的高级管理层。报告呼吁澳洲企业定下招聘不同文化背景职员的目标数字,并定期公布进展。
澳洲新任反种族歧视专员陈振良( Chin-Leong Tan )认为目前“缺少关于职场多元文化的全面数据”。 他向SBS表示﹕“我会把提升职场多元文化和升职机会的措施都放入未来咨询内容。”
工党埃及裔议员 Anne Aly 认为政府可以收集更多相关数据和考虑强制要求公司汇报招聘流程,她同时认为政府首先要以身作则。
目前就业及女性部长欧德维尔 (Kelly O’Dwyer) 和多元文化事务部长科尔曼(David Coleman) 拒绝置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