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SBS中文普通话节目收到了一个比较复杂的婚介案例。
7名中国女子通过一名澳洲华人婚介负责人找男朋友,支付了共计76万元人民币的服务费,但均无一人成功,目前正在闹官司。
在接受SBS普通话节目的采访时,双方各执一词,使得事件本身变得更加扑朔迷离。所提供的证据也只是冰山一角,难以还原事件全貌。

Close-Up Of Couple Holding Hands Source: Getty Images
纸质合同和口头协议有区别吗?
不过,类似的案件在澳洲的华人社区并非偶然。
AHL法律的沈寒冰律师告诉SBS中文普通话节目,这类案件十分常见。
“在我个人经历的30年中间,我可以告诉你这类的例子可能是每天都在发生。”他说。
原告称,通过微信取得联系后,在没有纸上合同的前提下提前交款,从5万至15万元人民币不等。
被告称,当初自己的中介不够健全所以没有纸质合同,但口头协议也算数,并有告知找对象成功几率得看个人。
同时,被告称对于那些交了钱后还没来澳相亲的女子,退了一部分钱。
沈律师表示,在法律层面上,纸质和口头协议没有任何区别。
“但一旦有纠纷的时候,口头协议要得到法院的确认,”他说。
“双方要有一个质证的过程,从实践上来讲操作就比较难,花费的律师费用就会比较高。”

Source: 新浪微博截图
相亲与移民捆绑合法吗?
该案件被提交给了中国一个地方人民法院,这7名中国女子要求把所有的服务费悉数要回。
其中一名来过澳洲的女子称,她是在一个中国直播平台上认识的中介,当时中介在其平台上发布“介绍澳洲朋友作为相亲对象、承诺包办绿卡”的信息。
该名女子还称,中介介绍的对象是通过交友软件随机找来,因此称中介的行为涉嫌婚骗。
但中介否认了这点,称使用交友软件是该女子的个人行为,并反驳称整个事件属合同纠纷。
在对事件的调查过程中,SBS中文普通话节目过目了诸多聊天短信、转账记录以及视频音频等证据,却没有发现明确的证据指向任何一方的指控。
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法庭对本案发布的相关文件中使用的字眼是“服务合同纠纷”。
据中国公安部,任何涉外婚姻介绍机构都是非法的。其中包括,“任何个人不得采取欺骗手段,或者以盈利为目的从事或变相从事涉外婚姻介绍业务”。
而在澳洲,婚介服务本身虽然合法,但沈律师表示,若中国女子的说法属实,这家澳洲注册的婚介公司很可能触犯了澳洲法律。
“如果这个中介只是通过“摇一摇”来找到那些男子的话,本身在澳大利亚这个行为本身就是一个(民事)欺诈,”他说。
“真正的婚介所它要找到的必须是那些愿意跟中国(女子)结婚的那些男子。”
同时,沈律师还强调,如果婚介所提供任何移民类别的服务(如绿卡、包办永久居留),但又没有移民代理资格,则触犯澳大利亚联邦刑法。
也就意味着,即使消费者支付了服务费,中介也需要全部退还给支付人。

Source: 中国裁判文书网
遇到跨国纠纷,究竟该上哪国法庭?
目前,这起中澳跨国纠纷案件进展搁浅。中介向中国法庭申请了将“纠纷一案”移送至澳洲当地法院办理。
那么,遇到类似跨国纠纷,究竟该哪国法庭管?
沈律师表示,两国司法管辖权可能发生冲突,而中国的司法管辖权的管理方法也多样,其中常见的有属人主义和属地主义。
“属人主义也就是说发生纠纷的双方,比如说他们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那么比如说在沙特阿拉伯发生的商业纠纷可不可以拿到中国审理,”沈律师解释道。
“第二个属地主义比如说,这个合同是在澳大利亚签署的,可不可以拿到澳大利亚法律来签署,”
“但是,任何民事诉讼有一个关键点是,在审判结束之后,它的判决要有一个可执行性,而且要非常容易。”
由于中澳之间缺乏司法合作条约,在中国的判决后要落地澳洲手续相当复杂,并且执行困难。
但沈律师表示,除了对上诉人的语言上和审理国司法常识上有些许挑战外,这类案件在澳大利亚的胜诉把握相对较高。
在国外找对象:黄金三定律
SBS中文普通话节目获取了其中一名女子的裁定书,该案件执行保全结案,申请保全金额为10万人民币。SBS没有查阅到另外6名女子的法院裁定书。
那么,外国公民想要在澳洲找对象,需要注意些什么?如何避免纠纷产生?沈律师提出了三条注意事项。
1. 对婚介资质做基本背景调查
2. 通过正规途径,避免使用社交平台相亲
3. 对于中介给出的所有资料和合同,在付款之前咨询律师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