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镭射全方位张艾利和大家介绍一下,一位年轻设计师为人类设计了「第三只眼」的装置,竟然为现代人类带来重要的启示!
READ MORE

【心驚膽跳】要上網 又怕洩露個人資料
来自韩国首尔的年轻设计师彭敏旭(Paeng Min-wook)目前是英国皇家艺术学院(Royal College of Art)和伦敦帝国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创新设计工程学修读博士课程。他设计了一组名为「第三只眼」的机械眼球装置,本月他在首尔公开发布,引起社会广泛报导及关注这个装置的功能。
设计这装置的概念,原于现代人手机不离身,甚至连行街过马路甚至驾驶…都忍不住要望手机。低头一族往往因未有留意路面状况而发生意外。这位韩国准博士生就针对这种普遍状况,发明了一种可戴在额头上的「第3只眼」,提醒使用者前方有障碍物。不过设计师也坦言这项发明「治标不治本」,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发明的更主要意图则是希望提醒大家反思生活习惯,警告人类手机成瘾所带来的安全问题。
彭敏旭所设计和研发的这款「第3只眼」,是一种电子影像感应装置。外部由半透明的塑料包裹,内裏是超声波感应器等电子零件,可戴着额头上。当装置中的陀螺仪侦测到穿戴者正低头使用手机时,电子眼就会自动「睁眼」,并运用超声波感应器来侦测前方是否有障碍物。若穿戴者前方一至两米处出现障碍物,「第3只眼」就会发出哔哔的警告声,提醒穿戴者!当彭敏旭在首尔示范如何使用此装置时,引起不少路人的注目。他看起来像是额头上有一只眼睛的外星人。最近有许多年轻人因为边走路边使用手机而发生意外,这个发明对他们或许是好事!
「第3只眼」的设计仍有改进的空间,例如整套装置内有两个感应器,一个是固定于后脑的白色陀螺仪感应器,只可以感应颈部活动。而电池需收藏在衬衫领子里。还有一个超声波感应器,以凝胶片贴于额头,是一款眼球状物体,用以监测前方障碍。重量和舒适度被受考虑。当使用者前方1到2公尺内出现障碍时,虽然「第三只眼」就会发出哔哔哔的警告声响,但未有考虑障碍物靠近时的速度,例如单车和车辆。
其实现代人过份依赖手机,已到了一个病态的境界。如果有一天,手机再没有信号,wi-fi再不行了…那么人类还懂得用说话和其他人沟通?和解决问题,寻找答案吗?不过,一切只在乎人类能否在生活中,找到新的平衡。
SBS 中文坚守《SBS 行为守则》及《SBS 编采指引》,以繁体中文及简体中文提供公平、公正、准确的新闻报道及时事资讯。作为一个公共服务广播机构,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语种媒体服务,为全体澳洲人提供资讯、教育性及娱乐性内容,并与此同时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会的特色。SBS 广东话及 SBS 普通话电台节目均已为大众服务超过 40 年。按此进一步了解 SBS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