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人不如求己】澳医生发明抗疫装备保护前线

Con Kolivas

Dr. Con Kolivas Source: ABC Australia

新冠病毒的传播力强,一些澳洲医生担心当局提供的医疗器材不足以应付需要,所以部份人化身做「发明家」,自己开发和生产一些工具,来保护自己同病人。


墨尔本一个不愿表露身份的麻醉师向澳洲广播公司表示,很多医生同医疗专业人员都担心医院的个人保护装置不足,以及其保护性不够强。

该医生表示,有些医院用来应付潜在或者已知新冠病人的装备,存货连一个星期都不足够,这情况出现在一般和紧急手术,还有急症室、病房,甚至是对治疗确诊病人的时候。

目前,有一批维州大学的职员,正和医生及厂商合作,日以继夜地发明和生产合适的医疗用品,同时统筹这些必须品的供应同需求,他们亦开始跟国内外类似的团体合作。

他们亦已联络到一些慈善团体、本地工程师和生产商,开始新产品的生产线。

这些发明品包括脸罩、头套、插喉用的透明箱等。

有份帮手统筹策划的退休麻醉师兼软件工程师科利瓦斯(Con Kolivas)表示,他们一开始只是几个人谈到意大利不够呼吸机的情况,当时便在想如果澳洲出现呼吸机短缺的话,可不可以自制一些简单的替代品。

渠说,在海外一些疫情严重的地区,医护人员的感染率非常之高,而且前线医生确诊之外,似乎有较高的死亡率。

他联络上的人来自不同行业,包括医疗界、工程界、软件界等,讨论由最初只讲到呼吸机,到后来谈到如果在本地生产一些个人保护装备。
科利瓦斯认为,现时面临的是未见过的感染情况,所以需要新颖的方法,而政府和医疗产品供应商提供不了这类器材给他们,要找到那么新颖的工具亦不容易,故他们决定自己发明。
他表示,设计这些器材并不简单,他们先用立体打印机制作模型,再由本地厂商支援生产。其中一间帮手设计和大规模生产的是日本的丰田。呼吸生产公司美敦力(Medtronic)亦在疫情期间开放设计给他们免费使用。

他们生产的其中一款器材是「气管插喉箱」。这器材的目的是防止医护人员帮病人插喉时受到感染。科利瓦斯解释,严重的病人要用呼吸机维生,而医生要将呼吸机的喉管插入病人的气管,这个时候医护人员和病人的喉咙有非常近距离的接触,有可能出现带有病毒的飞沫传播。
Intubation boxes
Intubation boxes. Source: ABC Australia
「气管插喉箱」是一个透明胶箱,套在病人上半身,箱中间有一些洞,给医生把双手穿进去做插喉,这样病人的飞沫就不会喷到医生身上。

在设计上,因为其物料是镭射切割的有机玻璃,故生产上并不复杂。它已经被临床测试过是成功的。科利瓦斯说,他们正研究生产一批「气管插喉箱」来给多间医院使用。

另一款产品是一个透明脸罩。这款脸罩的设计更简单,就是一个头箍下面垂下一块透明胶膜,270度包围住医护人员的脸部,阻止飞沫直喷向他们。虽然并非密封设计,但这个脸罩可以令医护人员在医治病人时更加有信心。
Face shields
Face shields. Source: ABC Australia

分享

SBS中文

注册SBS中文newsletter即可获取最新资讯

一旦订阅,意味着您认同SBS的服务条款隐私政策,包括接收来自SBS的电邮更新。

下载我们的应用程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听我们的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Mandarin-speaking Australians.
Understand the quirky parts of Aussie life.
通过您最喜欢的播客应用程序,收听我们独家的SBS普通话播客获取最新信息。

在SBS收看节目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