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徒利用他人的慷慨善心从中获利,虽然实在令人难以置信,但事实上亦非意料之外的事。
昆士兰科技大学法律学系高级研究员克罗斯(Cassandra Cross)表示,有研究发现,自然灾害其实是世界各地诈骗行为增加的其中一个因素,当中较为受人瞩目的例子包括2005年吹袭美国的飓风卡特里娜、2010年海地地震、2011年发生的日本东北部地震海啸。
在澳洲,在2019年年末发生的严重山林大火危机,亦催生了多个虚假筹款网站,甚至有骗徒登门或假扮银行致电民众,试图利用他人的同情心骗取金钱;情况触发澳洲竞争及消费者公署及其他消费者组织连番警告民众,切勿误堕骗徒的陷阱。

Source: SBS
READ MORE

【趁火打劫?】無恥騙徒假冒賑災捐款機構
诈骗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获取金钱利益,骗徒会用尽一切可能手段操纵及欺骗受害者金钱;方法可以包括直接由受害者取得现金,或诱骗事主提供个人资料从而透过身份盗窃取得金钱。
正当大众看见眼前所发生灾难性事件的景象,骗徒利用受害者同情心及为灾民出一分力的渴望,甚至传达出一份逼切感,目的是说服受骗者立即交出金钱。
更严重的是,社交媒体令骗徒更容易接触大量的潜在受害者。在网上进行的欺诈行为,受害人一般难以对筹募资金的电子邮件帐户、网页、个人或组织进行身份验证;骗徒因此亦更容易透过伪造文件来达到其骗取金钱的目的。

Source: SBS
READ MORE

身份詐騙 受害人現身說法
另外,受骗的风险不单局限于灾难实际发生或刚结束之时。正因为灾后点算损失及重建工作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受灾人士往往在及后一段稍长的时间均可能是骗徒的欺诈对象。
事实上,一个人经历一些负面事件会令他更容易受骗;骗徒经常利用灾民或受害者开展新生活的决心,骗取他们的金钱。举例,不法份子可能会主动提出协助灾民与银行商讨抵押贷款的还款条件,并从中收取费用,但现金到手便逃之夭夭。
学者提醒大众,要保障自己免受欺诈,可采取不同的方法保护自己及财产。
首先,捐款者应谨慎选择捐款渠道。事实上,多个慈善机构及组织如红十字会、新州乡郊消防处及维州乡村消防局已设立渠道征集捐款,这些都是作出捐款的最安全方法。

Source: iStockph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