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Bladder cancer)是其中一种常见癌症,常见于55岁到70岁的人士身上;而男性患者明显比女性为多,比例大约为3比1。膀胱癌部分症状与膀胱炎、膀胱结石或肾石等相似。例如:小便带血,而且可能没有痛楚,初时可能会断续出现。严重时小便带血会形成血块、令膀胱感到胀痛及小便不通。如果肿瘤侵蚀膀胱颈的位置,病人会尿频、小便困难及感到阻塞。
有几类人士,患膀胱癌的风险较高:
- 吸烟人士患膀胱癌的机会,一般高出2至3倍。
- 经常接触化学物质的人:例如来自染厂、橡胶、皮革、油漆、印刷、石油和其他有机化学工业的化学物品,会相对较容易患上膀胱癌。而经常使用染发剂,也有机会增加患病风险。
- 经常患膀胱炎的人:膀胱经常受感染,患膀胱癌的风险也会上升。
- 直系亲属曾患上膀胱癌。
膀胱位于盘腔内耻骨后面,功能负责收集和储存尿液。当膀胱内膜的细胞组织产生病变,就会引起膀胱癌。而大部分的膀胱肿瘤,仿如一个小蘑菇,一开始会在膀胱内膜表层出现,并称为乳头状肿瘤,经过一段时间后,才会扩散到膀胱的肌肉壁及身体其他部位。
READ MORE

吸煙令患上 12 種癌症機會大增
最近,香港的中文大学研究发现,透过手术机械人将整个膀胱切除后,再用微创方式进行体内尿路重建,可减少出血量及缩短住院时间,而且不会增加并发症风险。这项研究针对已恶化至入侵肌肉层的膀胱癌,需要进行全膀胱切除,连同尿路重建手术。重建方法包括建立回肠造口,或以部分小肠重建一个新膀胱;当中一般以体外尿路重建开放式手术(ECUD)完成。而近年医学界亦引入微创体内尿路重建手术(ICUD)。
香港的中文大学医学院泌尿外科团队,连同亚洲各地专家,分析2007至2020年期间来自「亚洲RARC 数据库」的556名膀胱癌患者数据,当中307名(55%)患者曾接受体内尿路重建(ICUD)治疗,其余249名(45%)患者则接受了体外尿路重建治疗。结果发现,相比体外尿路重建手术,使用「机械人辅助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RARC)」连同体内尿路重建手术的失血量少22%,住院时间也短12%,而两组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相若。在伤口大小方面,由于体外尿路重建手术期间,需将患者小肠取出体外进行重建,因此会有一个15至20厘米的伤口;至于因尿路重建所有手术步骤都会在患者腹腔内进行,故伤口会较小,其中男性只会有4至5厘米伤口。体外尿路重建手术没有年龄限制,临床上有9成患者都可做此手术。不过如患者以往曾做肠道手术以致肠道有黏连、肿瘤太大等,都不适合进行此手术。
假如你怀疑自己患有膀胱癌,医生会建议你验尿,男士会检查直肠,而女士就会检查直肠和阴道。尿液样本会送至化验所进行化验,在显微镜下观看有没有癌细癌。有需要的话,泌尿科医生会为你进行更进一步的检查,包括膀胱内视镜与活组织切片、静脉尿路造影术、电脑扫描、放射性同位素骨扫描和超声波肝腹部及盆腔扫描等。
大家日常应减少吸烟,并拒吸二手烟以预防膀胱癌。饮食方而,大家应尽量少吃腌制或含防腐剂的食物,多饮清水,及多吃水果及绿叶蔬菜。护理方面,也应少接触染剂及有机溶剂。假如你从事纺织、染发、皮革、化学、农业或印刷业,在工作时,要做好防护措施,例如戴手套、口罩、穿雨靴等,并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READ MORE

【藥物津貼計劃】新添膀胱癌藥物補助藥物名單內
SBS 中文坚守《SBS 行为守则》及《SBS 编采指引》,以繁体中文及简体中文提供公平、公正、准确的新闻报道及时事资讯。作为一个公共服务广播机构,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语种媒体服务,为全体澳洲人提供资讯、教育性及娱乐性内容,并与此同时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会的特色。SBS 广东话及 SBS 普通话电台节目均已为大众服务超过 40 年。按此进一步了解 SBS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