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学校应如何应对及避免这种情况出现?
在疫症或疾病爆发的情况下,仇外心理感觉上与种族歧视有别。排除一些所谓「来自」疫症爆发源头的人士或居民一般都被视为一种安全预防措施,但过度的预防措施便会令情况出现偏差。
2019年年末,中国武汉爆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蔓延至包括澳洲在内的世界各地。
在联邦政府决定暂时禁止所有来自中国大陆的人士进入澳洲之前,曾建议任何此前到过湖北省或与患者有密切接触的人士,在家中自我隔离。

Source: Getty images
READ MORE

社交媒體應否加強打擊假消息流通?
雪梨大学三名学者安德森(Michael Anderson)教授、胡克(Claire Hooker)博士及席尔瓦(Diego Silva)博士表示,屈服于公众压力从而采取不必要的管控措施,会间接助长恐慌情绪,甚至在不经意间鼓励仇外情绪。
有不少研究亦表明,疾病爆发的初期所弥漫的恐慌情绪很快便会减退,但仇外心理及排斥行为对身受其害人士所带来的影响却是没完没了的。
READ MORE

廣州華人返澳:「司機當我是危險人物!」
但在2003年沙士爆发期间,不少来自亚洲的留学生却遭遇普遍出现的仇外排斥行为,包括有大学生拒绝与亚裔学生同坐。
其中一名现居多伦多的华裔人士忆述,当年八岁的他在操场上被其他同学要求离开,因为这些同学说「所有华人都患有沙士疾病」。

Source: The New York Times
READ MORE

【網傳員工確診武肺】餐廳東主:不負責任!
同时,校方亦可鼓励学生加强个人清洁卫生、勤洗手,并在身体感到不适时尽快求医。学者指,教师应向学生提供正确可靠的资讯,如电台、电视台、联邦及州政府卫生官员等提供的资讯,协助学生分辨正确有根据的资讯以及单靠猜测的言论。
同时,学校亦可教导学生理性分析他们由各种渠道所接收得来的资讯,鼓励他们就有关的消息进行批判性思考,尤其是近期不断出现一些刻意误导公众或制造恐慌的不实资讯。
READ MORE

【校園恐慌】昆州公校小學生疑染武漢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