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将野生动物困在铁笼中饲养出售,确实足以令生物带有疾病。
要点:
- 进食野味本身不会增加疾病传播风险。
- 被困挤迫环境导致压力增加却将令动物较易传播新型疾病。
- 「培植肉」(或「清洁肉」)将是一个可行解决方案。
READ MORE

莫理遜抨撃世衛支持武漢濕貨市場重新開業
换而言之,在湿街市内,当这些感受压力的动物与人类有过度密切的接触,湿街市就成为了新型疾病繁殖的理想温床。
有学者认为,为求保障全球食品安全,中国急需改革畜牧业业内处事方法;其中,发展「培植肉」(Cultured meat)- 或称「清洁肉」(Clean meat)- 更是其中一个理想的解决办法。
昆士兰大学动物福利与伦理中心动物福利教授菲利普斯(Clive Phillips)表示,进食野生动物本身不会增加疾病传播的风险。

Source: The New York Times
举例,在苏格兰高地被杀死的鹿只,所存在的风险较进食在密集环境下饲养繁殖的鸡只为低,当中「集约化养殖」的鸡只通常均会感染人类病原体。
当野生动物感受压力并被困在细小的铁笼中,加上在整个饲养及屠宰过程中(即包括身处在湿街市)与人类保持密切接触,就会增加疾病传播的风险。
学者指出,当病原体攻击人类一个健康的免疫系统时,人体就会透过炎症反应作出抵抗。但对于动物而言,当动物感受到压力,就会释放出皮质醇激素,令正常的炎症反应转变为较为有限的白血球活化,令新的病原体得以生存及繁殖。
为回应不断增加的需求,加上城市扩张为农业用地加添更大压力,近年中国不但由海外进口更多肉类产品,更迅速将生产系统由「农民式」农业转变为密集环境饲养繁殖的「集约化养殖」畜牧方式。

Source: AAP
菲利普斯教授说,他最近参观了一个饲养了超过三万只乳牛的全新奶农场。沿途他看见一些较为小型、饲养数只牛只的农场;但在新农场中,牛只则长期被插上牛奶吸啜输送管、被喂食更为丰富的饲料,牛奶产量因而较其他农场的牛只高出一倍。
但由于压力缘故,它们一般只能经历两至三次哺乳时期,相反小型农场的奶牛则可饲养长达十年。
READ MORE

【誰是罪魁禍首?】達頓要求中國對新冠疫情更透明被指是美國口舌
在这个野生动物供应减少的情况下,当地企业家开始转向这个据称价值数十亿元、雇用600万名员工的行业,改而以农场的方式养殖「野生动物」。
但正如上述所指,在紧密挤迫的环境下将野生动物困在铁笼,令它们承受巨大压力,即所谓「捕获性肌病」(capture myopathy),严重的情况下足以致命。
菲利普斯教授指,有迹象显示中国民众已开始意识到动物承受压力所造成的影响。他与其他昆士兰大学学者最近成立了「中澳动物福利中心」;研究发现,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科学家正在中国研究动物福利的问题。

Source: SBS
READ MORE

【武漢解封】首班直航貨機今晚到雪梨
在澳洲,所有人必须保持至少 1.5 米的社交距离。在室内场所,必须保持每人至少有4平方米的空间。
如怀疑感染新冠病毒,请致电家庭医生求助,切勿直接前往医院或诊所。如有需要,请拨打 1800 020 080 致电「全国新冠病毒健康资讯热线」。
如遇呼吸困难或紧急医疗事故,请立即致电 000。
READ MORE

【獨家】武漢前線醫生籲澳人做足防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