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决这问题,印度透过宗教去转化网民,不过并非靠祈祷或念经。今日镭射全方位张艾利和大家分享印度人怎样帮助年轻人戒除手机成瘾问题。
在澳洲,不少家长均面对管教子女的一大难题,就是他/她们的子女每日机不离手!这包括:手机、平板电脑和桌上电脑等等。别说是踏入青春期的子女,每天花上不少时间在社交媒体及网上游戏上;连一些两三岁的小朋友,也经常嚷着要用父母的手机看网上短片,或透过网上游戏去陪伴他/她们渡过一顿饭的时间。网络世界似乎已经取代兄弟姊妹,和朋友间的互动关系。事实上,岂只儿童和青少年机不离手;基本上大部份成年人的工作和娱乐,必须透过手机或平板电脑跟网络世界接轨。所以,家长们再喝駡孩子沉溺于网络世界,只会破坏关系和削弱彼此的信任。那又值得吗?
在印度,有统计指印度网民每日对电子屏幕的时间超过了十个小时,令手机和网路成瘾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在社会似乎束手无策之际,印度耆那教(Jaina)近期举办了一场为期五十天的「网络禁食大赛」!目标十分明确,为帮助年轻的印度人戒除手机成瘾问题,吸引二千名年轻人报名参与。
印度不少人信奉耆那教,这个信仰有七大戒条,当中包括不可欺诈、不可嫖妓和禁止赌博等。不过在今天的社会中,在印度当地的耆那教信徒认为,沉迷网络应该成为第八戒!尤其是令人成瘾的社交媒体,因为一旦登入社交平台,就会被带到各式各样的网站,做成诱惑。为了表示对信仰的虔诚,印度耆那教教徒都会在宗教节日举行禁食活动,有宗教团体最近就将「禁食」这个概念转换到手机和网络使用之上,他们日前宣布举办「网络禁食」活动,希望能够帮助年轻人解决手机和网络成瘾问题。
参加者要在每天早上九时至晚上九时,不可接触网络和手机等电子设备,而活动将会维持五十天。举办活动的单位表示,流动科技虽然能够成为生活和工作的好帮手,但没有自控能力便会带来沉迷的风险。「网络禁食」活动的目的是要让年轻参加者于期内,和大自然联系,同时提高他们的专注力。比赛中最后获胜的十人,将会获得「森林旅行」作为奖励。
有时,转化人心,并非单靠物质供应。透过宗教力量,去帮助人从虚拟世界中脱离出来,重新建立与家人的关系;提高个人的专注力和意志力,重组个人修养和价值观,将自私化为共融。在今天混乱的世局当中,可能是人类忽略了的唯一灵丹妙药。
READ MORE

【時事百寶箱】科技公司應致力應對上網成癮?
SBS 中文坚守《SBS 行为守则》及《SBS 编采指引》,以繁体中文及简体中文提供公平、公正、准确的新闻报道及时事资讯。作为一个公共服务广播机构,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语种媒体服务,为全体澳洲人提供资讯、教育性及娱乐性内容,并与此同时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会的特色。SBS 广东话及 SBS 普通话电台节目均已为大众服务超过 40 年。按此进一步了解 SBS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