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尾,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建议修改中国《宪法》,引起中国国内外极大轰动。公布修宪的时间既突然、内容有震撼,加上宣布提早召开中共第十九届三中全会,被视为是习近平时代的一次标志性事件。这次是中国现行宪法自1982年起实施以来,对该宪法进行的第五次修改,距离上一次在2004年作出修宪的时间已有14年。修宪建议共分为21条,即对宪法作出21项具体修改。其中调整宪法宣言的修改共四处、正文部份修改17处,内容包括指导思想、体制改革、任期限制等多方面的内容。
修宪建议中最受国内外人士关注的,必定非第14条莫属。当中将宪法第79条第3款的原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删去最尾的一句,即「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此项修改意味邓小平时期开始确立的制度,对国家主席及副主席的任期限制将不再存在。这同时表示,过去通常以十年为单位而划分中国政治活动周期的习惯将需要改变,或许已不再可以充当判断中央领导层何时换代的有效工具。
对于修改上述宪法条文的建议,网上媒体「香港01」引述多维新闻报道,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北京权威政治学者表示,中共最高层的交替接任方式,是从先例、惯例、成例一步步发展及巩固起来。他认为,这次决定修改任期限制,并打破自邓小平以来形成的成例,最明显的原因是当前可能接任的「候选人」仍然未具备成为接班人的条件。换言而之,习近平至少还需留任一届,以便有更多时间培养接班人。
但作为向来不打无准备之仗且善于长远布局的中共,为何会容许接班人真空的情况出现?对此,北京学者表示,由2012年中共十八大习近平接任党政大权以来,官方一直重视整顿党政纪律,视干部贪腐行为为「亡国亡党」的大害。多年来,习近平打贪工作一浪接一浪,落马的贪腐官员数量众多,包括一些政治排位较前而且比较年轻、被外界普遍猜测可能成为接班人的政治官员。在此情况下,出现接班人空缺实在无可厚非。
但除了未有合适接班人选的客观原因,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提议取消国家主席的任期限制,亦是由于有意强化党内以至政府内部的反贪制度。过去数年,中国政府由「运动式反贪」到「制度化反贪」,希望统一事权、整合纪律检查资源,集中风纪权限于中纪委身上,其上再由政治局监管,以达致高效而有序地反腐打贪。代入官方的思维,经过五年实践及教训,单是反腐一项至今才算渐渐取得成效,成功设置全国监察委员会。假如在此时作出大幅度人事调动,或会引致「政随人息」,白费多年来的功夫。
此外,自习近平接任国家主席以来,中国启动大规模政治及经济改革,此等计划并非十年廿载得以定夺成败得失,甚至部份只为刚刚起步的阶段。举例,内政方面,中共早年推出「脱贫攻坚」计划,目的是于2020年消除所有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小康社会;届时即使达标,后续建设发展还有待筹划,并非未来五年足以完成的事。至于外交,自2013中共公布「一带一路」发展规划以来,沿线各计划大部份尚在协商或动土阶段,同时高铁、港口、重工等基建项目亦屡有阻滞;究竟五年时间是否足以敲定落实,答案或不言而喻。
READ MORE
【時事百寶箱】什麼是「一帶一路」發展策略
正因由党务以至国家事务、由内政以至外交,各层面之改革均需要稳定的领导,得以有效推行并维系。中国共产党此时此刻取消国家主席之任期限制,原因不难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