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百宝箱】假冒原住民艺术:文化灭绝

Aboriginal art

Source: NITV

原住民艺术是一个数百万元的事业,但随着原住民文化及艺术创作受到越来越受欢迎,假冒及售价低廉的「艺术品」亦随之而增加。然而,文化盗窃对原住民事实上社群构成相当严重的威胁,因为部份原住民其实严重依赖售卖艺术品作为收入来源。余睿章在今集「时事百宝箱」为大家详细讲解。


随着原住民文化及艺术创作受到越来越受欢迎,假冒及售价低廉的「艺术品」亦随之而增加。然而,文化盗窃对原住民社群构成相当严重的威胁,因为部份原住民其实严重依赖售卖艺术品作为收入来源。

消费者组织「选择」在本年较早前联同SBS NITV节目「The Point」作出的侦查实验,尝试在市面上找出一个12吋由原住民艺术家所制作或涂色的回力标,或是一个持牌仿制者制作的仿制品亦可。期间,职员致电全国40间纪念品专卖店,当中有接近六成商舖能说出制作回力标的艺术家名称或来源地,但大部份店舖却未能证实有关商品是否由艺术家在本地亲手绘制,抑或是在外地制作的仿制品。同时,「The Point」及「选择」组织亦在雪梨街头市集及纪念品店购入价值6至12元不等的回力标,其中部份产品标签令人感到混乱。追查来源后,记者发现至少其中一款回力标,原产地为印尼。但假如要找到真正以人手制作的真品,却需要前往雪梨La Perouse一个由原住民组织的「Blak Markets」市集,其中有一位原住民后裔多年来按照祖传的制作方法、跟随时代步伐加以改良,使用本地的木材、制作真正的传统回力标、并以燃烧技术刻划独一无二的设计。
Glen Timbery working at the Blak Markets
Authentic artist Glen Timbery working at the Blak Markets in Sydney. Source: NITV
有见及此,联邦国会一个听证会经已检阅或听取数百人的意见,研究目前市面上出现的「伪冒」原住民及托勒斯岛民工艺品的商品,数量究竟是否极之过量,因而需要引入新法例阻止制造及出售假冒艺术品的行为。其中部份建议,包括(一)修改澳洲消费者法例,全面禁止进口或销售任何假冒或不真实的原住民艺术品;(二)引入标签制度,让消费者清楚知道其所购买的艺术品是属于真货抑或伪冒商品;(三)扩大原住民艺术守则(Indigenous Art Code)的适用范围至所有接触或买卖原住民艺术品、工艺品及商业产品的人士,而这个守则在业内被视为进行道德交易的最低要求。
根据目前法例,艺术家发现有人侵犯其艺术品的版权,便可向有关人士提出法律行动,但则需要着作人或艺术家自行提出。同时,假如有艺术品交易涉及误导性、虚假、欺骗性陈述,例如有人出售一个声称是在本地制造但事实上是在中国制造的回力标,消费者权益机构便可以介入、采取法律行动。在英联邦运动会开幕前夕,昆州公平交易厅经过巡查全州超过150个艺术馆及售卖原住民艺术品的企业,确认怀疑其中12间零售商舖可能触犯消费者法例,这些零售商舖都是以旅客为目标的纪念品专卖店。

想进一步了解假冒原住民艺术如何影响艺术家及原住民社区,可登入SBS On Demand重温四月五日的「The Point」。

[videocard video="1193004611786"]
Top 5 things to look for when buying the real deal
Source: SBS

分享

SBS中文

注册SBS中文newsletter即可获取最新资讯

一旦订阅,意味着您认同SBS的服务条款隐私政策,包括接收来自SBS的电邮更新。

下载我们的应用程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听我们的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Mandarin-speaking Australians.
Understand the quirky parts of Aussie life.
通过您最喜欢的播客应用程序,收听我们独家的SBS普通话播客获取最新信息。

在SBS收看节目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