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顾问公司剑桥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涉嫌非法获得5000万名Facebook用户的个人资料,用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竞选活动,向用户发放政治广告。Facebook其后宣布终止与剑桥分析的合作关系,批评该公司不当使用Facebook用户数据、违反Facebook保障用户的私隐政策;而Facebook创办人朱克伯格亦打破多日的沉默,承认Facebook在保护用户资料方面有所犯错,但至今依然未证实事件有否涉及澳洲人。澳洲私隐监察专员表示,假如剑桥分析公司被证实透过非法途径获得澳洲本地Facebook用家的个人资料,Facebook公司可能会被罚款。澳洲《私隐条例》授权监察专员,一旦发现严重违反有关条例的行为,便可向法庭申请,发出民事处罚令。
但除了关注是否有澳洲人无辜成为受害者外,今次事件亦触发起社会要求收紧本地的私隐保障法例,包括引入欧洲一个名为「被遗忘权」的人权概念,但律政部长波达已明确表示政府在现阶段未有计划对《私隐条例》进行修改。「被遗忘权」是指人们有权利要求移除自己负面或过时的个人身分资讯;但因为产生了影响威胁言论自由及可能造成网络审查的疑虑,因此一直都引起广泛争议。
近日,在社交媒体上,纷纷出现呼吁网民关闭Facebook帐户的宣传活动,而活动亦得到不少人响应。但假如大家无意删除社交网络的帐号,事实上亦有其他可行的办法保障自身在网上世界的私隐。有电脑专家建议,大家可以定期检视自己社交账号的私隐设定、关掉智能手机的定位系统,甚至在开户的时候填写一个不同的出生日期。此外,澳洲战略政策研究所的Tom Uren亦建议大家,使用一个安全性较高的密码;同时,在向他人提供个人资料的时候,应特别注意这些资料的用途,并在发表贴文的时候,特别小心注意自己所发布的内容。
今次事件,可谓Facebook创办以来最严重的丑闻。相信大家都或许拥有一个Facebook户口;而Facebook事实上却一直以来都透过用户的数据扩展自己的业务,包括用户的兴趣、社交网络、居住地点、浏览纪录等。大家使用Facebook是免费的,因为用家实在并非客户,而是Facebook向其他公司供应的「产品」。对于一些有意向大众推广产品或宣传政治理念的人而言,Facebook 20亿用户的个人资料,实为一个非常强大的宣传网络。加拿大数据分析专家兼剑桥分析前研究总监怀里(Christopher Wylie)坦言,对于该系统造成的后果,感到非常苦恼。他说:「公司利用Facebook并在其用户群中挖掘出数千万用户的个人资料,分析出用户群的详细资料并针对个别人士厘定合适且具针对性的宣传活动。」
《纽约时报》报道,剑桥分析公司在2014年以80万美元,聘请俄罗斯裔美国学者高根(Aleksandr Kogan)编写一个旨在取得Facebook用户资料的应用程式。他创造了一个名为「thisisyourdigitallife(这是你的数码生活模式)」的个性分析「程式」,而剑桥分析则推广有关应用程式,令超过27万人曾经下载该应用程式。成功收集用户资料后,高根亦将5000万人的用户资料传到剑桥分析及其他公司、将资料整理后针对3000万人推出宣传攻势。Facebook其后在2015年发现应用程式违规,决定即时移除该应用程式,并呼吁任何取得用户资料的人士销毁有关数据。
假如你曾经贪玩、参与过Facebook上声称「能分析个性」或其他相似的「游戏」,应尽快移除有关程式读取你个人资料的授权;日后亦应对这些所谓「游戏」或「个性测试」提高警觉,不可盲目跟风,将自己的个人资料公诸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