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澳洲人口中有接近一半人在海外出生或其父母至少其中一人在海外出生;同时,数据显示全国的家庭使用超过300种不同的语言作沟通。究竟引入新移民及提倡多元文化,如何令澳洲社会出现新式英语用法?
SBS新闻部记者走访街头,看看移民社群是否熟悉澳洲人日常口语沟通中所用的俚语,例如「barbie」、「arvo」、「brekkie」、「eskie」及「chuck a uey」等。其中一名受访者表示,有时候实在难以明白部份词汇。他说,澳洲人用很多特别的口语字,甚至可以说是另一种语言。

Australians slang Source: Nicholas McDonnell
雪梨麦格理大学应用语言学教授皮勒(Ingrid Piller)表示,混合化语言在移居国外的侨民社区非常常见。但除了民族语言受澳式英语所影响而有所变化外,澳洲人日常以英语沟通的时候,亦被民族语言所影响,从而产生一些本地专用的俚语。皮勒说,越来越多语言在澳洲被使用,令我们有更多机会接触其他语言的文字。而受这些民族语言影响,澳洲人所用的英语已与其他英文国家的有所不同,例如美式或英式英语。她说,我们日常用的英语可谓「澳式英语」。她说,逐渐可见有不少阿拉伯语的用字被加入到澳洲出版的字典中。大家毋须认识阿拉伯语亦能清楚了解这些字词的解释,例如清真食品「halal」、情人「habib」等;因为这些字眼已经逐渐经常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
当大家提起澳式口语,当然会想起澳洲人经常说的「G’day mate」,原来有移民社区亦有自己版本的「G’day mate」。在雪梨西南区Cabramatta,拥有超过四成人口经常使用越南语沟通。当地居民Phillip说,越南人与其他人打招呼时说:「Xin chào!」Phillip说,「Xin chào!」的意思与「Hey mate, how you going」相同。他说,他们在街上看见朋友,便会以「Xin chào!」互相打招呼。而当地居民即使不是越裔人士,亦会经常使用一些越南语的字句,正如另一名越裔人士Kelvin介绍的这个字词:Kelvin说,「mắc quá」解作「非常昂贵」。他举例,有一次他请人为店舖进行扫漆,然后当地市议会派员视察。当该名职员知道扫漆耗费了他500澳元的时候,便说「mắc quá」。Kelvin说,该名住在该区的市政府职员即使不是越南裔,但已经学懂了当地的俚语,可见民族语言亦对大家日常生活中的用语带来演变。
READ MORE

【時事百寶箱】麥格理風雲詞彙2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