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3月22日宣布以中国窃取美国技术及商业秘密为由,向中国进口的6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范围涵盖百多个类别的1,300多种产品。4月4日,中方作出反击,决定对美国大豆、汽车、威士忌及其他合共106种商品,征收入口关税,总值高达500亿美元。不足一天后,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为应对中国对美国采取了「不公平报复措施」,已指示美国贸易官员考虑进一步加征中国商品1,000亿美元的关税。中美贸易战如箭在弦。
中国官方媒体《人民日报》发表时评,表示中国「有底气」打赢这场贸易战,又声称中方反击之快、劲道之猛、决心之大,恐怕连美国人自己都没想到。文章指出,「中国不想打贸易战,但中国也不怕打贸易战」。这份必赢的自信,来自规模第一的消费市场。文章说,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人口大国,中国的市场潜力是其他经济体不可相比的。经过40年改革开放,中国人经已富起来、强起来,消费能量让全世界刮目相看,失去了中国这个最大的消费市场,美国经济必将遭受重创。
出口贸易是中国近年经济增长的最强推动力,而美国亦是当中最重要的出口目的地,因此美国要继续扩展向中国征收的关税范围,仍然更多途径。但相反,中国向美国进口商品所实施的关税,已是美国入口中国商品数量的三份之一;换言而之,中国再次扩大加收关税的范围,选择其实相当有限。不过,根据《纽约时报》驻北京记者迈尔斯(Steven Lee Myers)的分析,在政治层面及处理舆论压力的能力,中国则比美国政府存在更多优势。中国的政治结构容许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媒体持有高度的驾驭能力,令他及政府得以有效控制舆论甚至打击异见者;反观特朗普则要面对美国国内商家及消费者对关税的批评,尤其大家不可忘记美国将于本年11月举行中期选举。
此外,中国政府亦对国内经济环境有更大控制权,容许政府人员要求银行拨出资金,向被美国加收关税影响、出现财困,而可能需要裁员或关闭厂房的企业提供援助,保障人民及企业的生计。借此,中国政府可以暂且容许国营企业持续多年录得亏蚀。位于北京的「Gavekal Dragonomics」研究公司的董事总经理克罗伯(Arthur R. Kroeber)表示,美国华府可能高估了向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的破坏力。他说,加征关税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破坏可能最终只有0.1%,远远不足以令中国坚决作出政策改革。
另一方面,中国似乎看准美国政治系统的弱点而决定征收关税。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副教授王勇表示,中国向美国入口的大豆等农产品大幅征收关税,正正是由于美国农产业人士对美国国会有相当大的影响力;针对这些行业而采取征税行动,目的便是要借用美国当地的政治系统,胁逼美国政府「宣布投降」、取消征收关税。当中国宣布向美国106种商品征收25%入口关税之时,美国总统特朗普随即发表声明,批评中方故意伤害美国农民及生产商,可见中国可谓击中华府的要害。而中国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甚至表示,感激美国大豆农民及农业协会,代表中国向特朗普政府表达反对征收关税的意见。朱光耀说,任何人有意发动贸易战,中国愿意奉陪;而任何人有意开展洽谈,中国亦大门常开。
迈尔斯表示,中国近年的全球战略都表现出意图孤立美国的倾向,破坏美国与欧洲及亚洲盟国的关系。这些国家与美国相同,都对中国保护关键市场及由外国公司获取新技术等贸易政策,存在忧虑。克罗伯指出,假如美国能组成一个联合阵线,共同向中国进行制裁行动,而非独自向中国征收重关税,可能更为有效;但特朗普至今依然未能得到其他国家的支持。相反,中国则在多项议题上得以站在全球的道德高地,愿意参与多项国际协议,包括自由贸易及应对气候变化;这些都是特朗普总统上任后多次宣布退出的全球性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