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百宝箱】以美两国为何退出教科文?

President Donald Trump

President Donald Trump Source: AP Photo/Evan Vucci

美国上星期宣布在明年底正式推出联合国教科文组职,以色列亦随即跟随。一向被普遍社会视为「无恶性」的教科文组织,究竟犯下何等弥天大错?余睿章在今集「时事百宝箱」为大家讲解。


上星期末,美国及以色列宣布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职,引起不少人感到奇怪。令人疑惑不解的原因,是因为教科文组织一向给予人的印象是一个不会引起争议甚至任何攻击性的组织。教科文组职的全名为「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在1945年成立;主要的工作是推动保护世界上的文化及自然遗产。目前,全球逾1,000处地点被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当中包括澳洲的大堡礁及乌鲁鲁卡塔楚塔国家公园。究竟教科文组织如何得罪了美国,令美国决绝地与这个富有意义的组织断绝关系?

不少人将美国这个决定与被誉为「狂人」的特朗普扯上关系,但却不能完全将责任归咎在他身上。事实上,这次「反目」可以追溯至2011年,教科文组织185个成员国以107票支持、14票反对、52票弃权、12票缺席,通过将巴勒斯坦纳入成为正式会员。当时美国及以色列都表示反对,而前美国总统奥巴马领导的美国政府,随即终止向组织缴交会费。随后,教科文组织在2013年决定终止美国在组织内的投票权;即是说,美国早就失去在组织内的权利;特朗普上周的决定,只是正式确切地将美国退出这个世界文化遗产组织。

当然,根据美国媒体的分析,特朗普这个决定是为了延续其「美国优先」的政策,继他放弃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TPP)的相关谈判、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又威胁退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美国如今宣布退出教科文,同样可谓是「特朗普效应」的一部份。对于特朗普而言,联合国教科文组职是一个容易针对的目标。除此以外,有人猜测,美国选择在这个时候正式退出教科文组织,部份原因是因为该组织正在遴选新一任总干事,而目前呼声最高的卡塔尔代表并非美国及以色列属意的人选。

讽刺的是,这个组织是美国当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份协助建立的。然而,教科文组织被视为「针对以色列」的确是问题的根源。教科文组织曾经谴责以色列在西岸及耶路撒冷东部的行动,又在去年通过议案,对耶路撒冷圣地遗迹用上穆斯林的名称,被以色列批评指无视了圣地与犹太教的历史关系。而今年教科文组织再宣布,把希伯伦旧城区列为巴勒斯坦濒危世界文化遗产。种种事件均惹来美国及以色列的反对。美国政府批评教科文组织带有「反以色列偏见」,宣布在明年12月底正式退出组织,但计划继续以观察员身份,在组织内发声。至于以色列,亦表示欢迎美国的决定,并指「歧视以色列需要付出代价」,形容美国这个决定是标志联合国的「新时代」,以色列亦将会着手准备退出组织。

其实,教科文组织除了推动保护世界文化及自然遗产,同时亦支援各国教育事务上的发展,以及协助成员国利用科学知识推动可持续发展,应对社会及道德挑战。目前,组织主力于非洲及性别平等议题,同时亦致力维护新闻自由,并且倡议堕胎、婚姻平权等自由。无疑,这些议题对国际社会而言相当重要,但这些议题与教科文组织有否直接关系,却存在疑问。有人甚至质疑,此等议题是否应交由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等其他组织处理较好。事实上,在1984年,时任美国总统列根指责教科文组织政治向左倾斜,并在财政上不负责任,因而决定退出教科文组织。及至2003年,时任总统乔治布殊才重新加入该组织。

美国今次宣布退出教科文组织后,中国与俄罗斯均对决定表示遗憾,又指会对教科文组织带来影响;但俄罗斯则表明,对组织近来变得「太政治化」非常关注,希望新任领导可以改善有关的问题。现时教科文正遴选新一届总干事,无论谁人当选,首要的任务都将会是为组织消除「政治化」的形象,并处理财政上的问题。


分享

SBS中文

注册SBS中文newsletter即可获取最新资讯

一旦订阅,意味着您认同SBS的服务条款隐私政策,包括接收来自SBS的电邮更新。

下载我们的应用程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听我们的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Mandarin-speaking Australians.
Understand the quirky parts of Aussie life.
通过您最喜欢的播客应用程序,收听我们独家的SBS普通话播客获取最新信息。

在SBS收看节目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