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违背美国数十年来的外交政策及国际间的中立做法,正式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的首都,并且将美国驻以色列大使馆由特拉维夫迁到耶路撒冷。白宫表示,有关行动是为确认耶路撒冷在历史上自古以来都是犹太教及教徒的主要圣地,同时在近代历史上,耶路撒冷亦是以色列国自1948年的政治中心点。然而,特朗普的决定却触发中东多国连续多天的反美示威,甚至爆发暴力冲突。有美国政策研究人员向本台新闻部表示,特朗普声称有关行动能加快中东地区的和平发展,但事实可能相反。
圣城耶路撒冷是三个主要宗教的圣地,包括犹太教、伊斯兰教及基督宗教,因此其控制权自古以来均为各派所垂涎,更曾引发过多次争夺之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过后,国际社会倾向让长久以来流离失所的犹太人回到他们的圣地复国,因而产生了联合国两国方案,将巴勒斯坦地区分成犹太教为主的以色列国及一个以伊斯兰教为主的巴勒斯坦国;至于耶路撒冷,由于其独特的历史宗教地位,有关方案将其定为独立个体,并由联合国管理。
虽然西方国家属意如此,但中东伊斯兰教国家却不甘于让以色列复国,并引发五次的中东战争,以巴问题至今仍未完全解决,甚至使中东地区成为新的火药库。加上以色列在复国过程中依仗其与西方国家的密切关系及其军事优势,而任意妄为,早已备受多方责难,甚至挑动了伊斯兰国家的情绪,助长仇视情绪及播下恐怖主义的种子。1948年以色列立国之时,随即爆发第一次中东战争,成功占领耶路撒冷西部;及后再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中,更成功抢占耶路撒冷东部,开始在当地设置主要政府建筑物,但巴勒斯坦人则依然希望以耶路撒冷东部作为其日后的首都之所在地。
为保持在以巴问题上中立持平的态度,国际社会包括美国一直以来不愿意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并选择在耶路撒冷以外的其他地区设置大使馆,希望以巴两国能透过和平谈判,决定耶路撒冷的地位问题。但美国国会在1995年通过决议,将驻以色列大使馆搬到耶路撒冷,除非总统每六个月签署一次「暂缓执行令」。特朗普上任总统后,在六月限期时签署一次「暂缓执行令」,但该命令在12月4日到期时,他未有签署一份新的指令,兑现竞选承诺,而宣布正式开展驻以色列大使馆的搬迁工作。由白宫官员表示,大使馆有大约1000名职员,搬迁的工作需时数年。
至于巴勒斯坦等伊斯兰教国家的人民,面对得到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支援的以色列,自然无力反抗,只好以恐袭宣泄不满。恐怖袭击固然是错误的手段,但美国一再偏袒以色列的作风,无疑给予激进分子发动袭击的借口。1972年9月,巴勒斯坦武装组织在德国慕尼黑奥运会期间发动恐袭,杀死以色列代表团全团11人。1987年,巴勒斯坦武装组织「哈马斯」成立(「哈马斯」是阿拉伯语「伊斯兰抵抗运动」的简写),继续以恐袭等方式对抗以色列。
特朗普宣布正式将耶路撒冷承认为以色列首都后,多个阿拉伯国家的街头连日来出现暴力示威。由此可见,特朗普决定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除了能讨好以色列,并换取美国国内数百万犹太裔人士及富商的选票外,并无明显建树;反而可能会进一步激化以巴冲突,甚至激起世界各地恐怖主义不断扩张势力。特朗普此等政治决定,似是将一己之利建基于别人的痛苦之中,甚至将来可能玩火自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