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州增787宗确诊 预料10月11日重开
- 维州新增705宗新确诊 一名患者死亡
- 新州居民如何使用「疫苗通行证」?
READ MORE

【新冠要聞】新州州長冀在12月1日前能「新冠常態化」
新州增787宗确诊 预料10月11日重开
新州星期日(9 月 26 日)晚上八时前 24 小时,合共录得 787 宗新冠病毒本地感染个案,另外新增 1 宗由海外传入的确诊个案,以及 12 宗新增死亡病例。
当局星期一(27 日)公布,预料可在 10 月 11 日放宽部份防疫限制,届时双剂疫苗接种率将达七成。同时,亦预料十月底前(达成七成双剂接种率后约两星期)将达到八成双剂疫苗接种率。
当局将视乎疫苗接种率,分三阶段放宽限制。州长贝莉珍妮安(Gladys Berejiklian)形容,目前新州经已看见「黑暗尽头的曙光」。
她说:「我们目前只需要等待今个星期及下个星期。」
当双剂疫苗接种率达到八成,大雪梨地区民众将可前往新州偏远地区旅游。同时,新州居民可在住所接待 10 名访客,社区体育运动可以重新举行。餐饮服务业可以重开,但只准站立。
理发店等个人护理服务可以重开。婚礼及葬礼亦可重新举行,除了必须遵守每人四平方米的空间距离限制,并无任何人数上限限制。
副州长巴里拉罗(John Barilaro)表示,尚未接种疫苗的人士将无法享受新的「自由」。
他说:「我要向未接种疫苗的人士发出的讯息是,除非你接种疫苗,你将不会获得进一步自由。」
READ MORE

【黑暗盡頭的曙光】新州增787宗確診 預料10月11日重開
维州新增705宗新确诊 一名患者死亡
维州星期一(9月27日)再报告新增 705 名本地确诊个案,一名患者死亡。全州活跃病例共有 8,538人。
对比星期日(9月26日)新增 779 名确诊者,确诊人数略为下降,但当局亦报告周日再有 2名患者死亡。
维州预计周二(9月28日),全州合资格者的首剂接种率将达 80%的目标,届时由周三起,墨尔本大都会区及部份乡郊地区将会进一步放宽限制,包括可以在户外进行无接触的户外活动,如打网球及高尔夫球。
维州州长安德鲁斯(Daniel Andrews)在周日表示,虽然这些变化十分「温和」,但维州距离结束封锁的日子愈来愈近。
同时,在封锁措施放宽后,离家距离由原来的方圆 10 公里增加至 15 公里,而乡郊地区的顾客人数上限亦由 20 人提升至 30人。
另外,维州于周日亦宣布了一项「疫苗接种者经济圈」试验计划,并将在10月11日起在部份乡郊地区企业开始试行。
当局希望在试验期间能解决验证接种状态及如何帮助企业应对因被拒提供服务而变得激进的顾客。
新州居民如何使用「疫苗通行证」
新州将会分阶段放宽防疫限制,其中重要措施之一是启用「疫苗通行证」。10月6日起,偏远地区将试验利用Service NSW手机应用程式检查新冠疫苗接种纪录。
当两剂疫苗的接种率达到七成时,新州将重开餐饮和零售场所予已打完针的民众。该日期预计在10月11日。
届时,民众需要出示「疫苗通行证」以进入上述场所。相关店铺的职员将是当局实施「疫苗通行证」计划的最前线执行者。
新州客户服务厅长多米内罗(Victor Dominello)表示,Service NSW程式已准备好,会从10月6日起试行两星期。这意味着在10月11日全州开放后的数星期,民众还是需要出示联邦政府的证书。
如果疫苗是在海外注射,需要自行在澳洲疫苗注册处(Australian Immunisation Register,)登记。澳洲目前只认可辉瑞(Pfizer)、阿斯利康(AstraZeneca)和莫德纳(AstraZeneca)疫苗。
民众在店铺将需要出示「疫苗通行证」。民众可以出示电子或纸质的证书,或者是打印出来的电子证书,如果需要事先预约,也可以把电子证书电邮给商家。
不过,全国零售业协会(National Retail Association)行政总裁Dominique Lamb认为,如果顾客拒绝出示证书,店员除了拒绝对方进入,无法做更多。
如果店铺不检查顾客的「疫苗通行证」,可能会被罚款。
READ MORE

【解封在即】新州居民如何使用「疫苗通行證」?
READ MORE

【疫苗快報】完成雙劑疫苗留學生可回新州(9 月24日)
目前可在澳洲多个地方接受新冠病毒测试。如出现伤风或感冒症状,应致电家庭医生或拨打 1800 020 080 致电「全国新冠病毒健康资讯热线」,以安排进行测试。
SBS 中文坚守《SBS 行为守则》及《SBS 编采指引》,以繁体中文及简体中文提供公平、公正、准确的新闻报道及时事资讯。作为一个公共服务广播机构,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语种媒体服务,为全体澳洲人提供资讯、教育性及娱乐性内容,并与此同时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会的特色。SBS 广东话及 SBS 普通话电台节目均已为大众服务超过 40 年。按此进一步了解 SBS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