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原住民及岛民周,英文称为「NAIDOC Week」。「NAIDOC」是「National Aboriginal and Islander Day Observance Committee」的缩写,可译作「全国原住民及岛民日纪念委员会」。
原住民周于每年七月第一个星期日至第二个星期日的八天期间举行,是澳洲一个重要的纪念日子,而对于全国多个原住民社区而言更尤其重要;目的是为庆祝并纪念澳洲的历史、文化及遗产、统一我们的社区,同时向国内其他社群分享不同的故事及经历。
历史沿革
虽然一般人以为全国原住民及岛民周起源于1950年代,但亦有不少人认为「NAIDOC」节日的根源可追溯至1920及1930年代的维权运动。
1938年的澳洲日(亦被原住民社群称为「侵略日」),示威人士在雪梨举行游行,纪念「哀痛及抗议之日」(Day of Mourning and Protest),而游行取得成功后,活动被订于每年澳洲日举行前的星期日进行,一般被称为「全国原住民日」(National Aborigines Day)。
1955年起,「原住民日」被迁到每年七月第一个星期日举行,试图减轻活动的抗议意味,反而将节日的目的聚焦在庆祝原住民之文化。然而,如今仍有不少人将澳洲日视为「侵略日」、「幸存日」或「哀痛日」,足以表示并非人人都同意有关改动。
翌年(1956年),七月第二个星期日成为了一个纪念原住民的日子,成为今时今日「全国原住民及岛民周」日期选择的起源。当时,活动筹办者被称为「NADOC」(全国原住民日纪念委员会),当中包括原住民及非原住民社群人士,直至1974年整个委员会均是由原住民组成。
同年,委员会亦决定将活动举行的时间加长至一整个星期,并在1989年补上群岛岛民的元素,将活动更名为「NAIDOC Week」。
年度主题

People supporting NAIDOC Week participate in a march through Melbourne in 2018. Source: AAP
每年,「NAIDOC」委员会都会厘定一个年度主题,作为当年「全国原住民及岛民周」活动的重点。过往的主题涉足相当广泛的范畴,牵涉政治、社会及文化等的议题,如条约、神圣土地、文化复兴作为幸存的必要元素、坎培拉「原住民帐篷大使馆」、将「被偷走的一代」带回家与亲人团聚、家庭价值、尊重、自我价值肯定。
2019年「全国原住民及岛民周」的主题为「声音、条约、真相」(Voice, Treaty, Truth)。
全国原住民及岛民日纪念委员会联席主席詹克(John Paul Janke)表示,主题充份强调原住民一直要求订立的条约及设立一个称为「讲述真实历史」(truth-telling)的过程。他说:「委员会认为,澳洲社会是时候开始透过讲述真实历史的过程,承认且认清国家过往所发生的事情。」
NAIDOC奖
此外,每年的「全国原住民及岛民周」亦会举行「NAIDOC舞会」及颁授「NAIDOC奖」的仪式。
「NAIDOC奖」共有十个类别,包括:终身成就奖、年度杰出原住民或岛民、年度杰出女长老、年度杰出男长老、关爱族群奖、年度杰出青年、年度杰出艺术家、年度杰出学者、年度杰出学徒及年度杰出运动员。
READ MORE

【原住民週】你身處哪個族群的地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