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记「保持社交距离」:你做得到吗?

A commuter sits on a tram bench next to an LCD screen with an Australian Government directive regarding Coronavirus and social distancing

A commuter sits on a tram bench next to an LCD screen with an Australian Government directive regarding Coronavirus and social distancing Source: Getty Images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不少地方包括澳洲已经实施「封城」措施,政府亦多番呼吁民众保持社交距离。


究竟何谓「保持社交距离」?而为何这样做能有效对抗新冠病毒?


要点:

  • 身体接触是人类最容易传播疾病的方式
  • 「将曲线拉平」,旨在避免医疗体系负荷过重
  • 在疫苗及药物面世前,保持社交距离就是最有效对抗病毒的方法
  • 以下为大家介绍五项保持社交距离的「小贴士」

 

保持社交距离,是公共衞生官员用以希望减慢病毒人传人的其中一个策略。简单而言,就是希望透过各人之间保持足够的实际距离,力求令病毒或细菌不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建议,保持社交距离即避免大量人群聚集,并与其他人保持至少六呎(即约1.8米)的距离。

举例,在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引发肺炎爆发期间,世界各地许多会议均被取消,同时不少学校亦已暂时停课,企业则安排员工在家遥距工作。

除此以外,保持社交距离亦即避免与其他人进行身体接触,包括互相握手。波士顿大学医学教授珀尔斯(Thomas Perls)表示,身体接触是人类最容易感染以及最容易传播冠状病毒或其他疾病的方式。
蒙纳殊大学护理研究学院副教授鲁索(Philip Russo)指出,当感染病毒的人咳嗽或打喷嚏的时候,冠状病毒就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一旦病者的飞沫落在一个人的口中或透过鼻孔吸入,又或飞沫落在一个人的脸上,当人用手接触脸部,然后揉眼睛或鼻子,就可能会感染病毒。

事实上,新冠病毒与流行性感冒的传播方法相当类似。一项研究指出,当医护人员与流感患者的距离在1.8米的范围以内,他们被感染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

故此,若人与人之间有密切接触的时候,就会造成病毒广泛传播的风险。

当然,保持社交距离并不能百份百阻止病毒传播,但透过遵守上述简单的守则,就能为减慢冠状病毒传播速度发挥关键的作用。

若染病人数不能长期保持在医疗衞生系统所能负担的水平之内,医院及其他医疗机构则会长期处于负荷过重的水平,间接导致不必要的死亡及痛苦。故此,政府经常都表示,要尽力「将曲线拉平」,控制疫情蔓延的速度。
Flatten_the_curve1.gif?1583941324
学者指出,若保持社交距离的策略达到广泛以及正确地实行,就能有效消除或减慢病毒透过人与人之间的传播链

一个人可在出现染病症状前至少五天,就已开始传播病毒;故此,保持社交距离就足以制止一个不知道自己可能已染病的患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接触其他人并将病毒传播。

珀尔斯教授表示,研究指出新冠病毒的潜伏期可能长达14天,因此任何人若有必要进行自我隔离就应维持14天。若开始进行自我隔离两周后仍未出现相关病征,则可结束自我隔离。
学者指出,在预防感染病毒的疫苗仍未研发及采纳之前,以及未有相关药物能有效控制病毒以前,保持社交隔离就是抵抗新冠病毒传播的唯一方法。

任何人都应保持社交距离,以避免新增感染个案继续飆升,尤其是要避免老弱的长者感染病毒。

当然,长者亦应设法尽能力保护自己免受感染,采取保持社交距离的措施,并避免出席任何公众活动及前往多人聚集的地方;但身体较为强壮的人士亦应尽最大努力保护长者等老弱人士,减低他们接触病毒的风险及机会。

若整个社会均能认真看待并切实执行保持社交距离的措施,则可避免医疗体系负荷过重的情况出现,并减慢确诊病例不断增加的速度。

要保持有效的社交距离,学者提出五项简单的「小贴士」:

5 tips to keep your social distance
Source: Wes Mountain/The Conversation, CC BY-ND
  1. 在超级市场等地点排队轮候的时候,与前者保持约两步的距离。
  2. 可以继续与其他人作面对面谈话及沟通,但紧记保持最少1.5米的距离。
  3. 乘搭公共交通的时候,尽量避免人多挤迫的位置,并在可行情况下与其他人相隔两个座位。
  4. 乘搭的士或其他共享汽车服务时,坐在车厢的后排座位。
  5. 在街上跑步、散步及踏单车,避免与一群人一同进行,紧记要与其他人保持一定距离。
最后,紧记「洗手、洗手、洗手」。若出现相关病征,务必要留在家中并寻求医疗意见。

浏览更多最新时事资讯,请登上广东话节目 Facebook 专页或订阅广东话节目 Telegram 频道


分享

SBS中文

注册SBS中文newsletter即可获取最新资讯

一旦订阅,意味着您认同SBS的服务条款隐私政策,包括接收来自SBS的电邮更新。

下载我们的应用程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听我们的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Mandarin-speaking Australians.
Understand the quirky parts of Aussie life.
通过您最喜欢的播客应用程序,收听我们独家的SBS普通话播客获取最新信息。

在SBS收看节目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