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
- 身体接触是人类最容易传播疾病的方式
- 「将曲线拉平」,旨在避免医疗体系负荷过重
- 在疫苗及药物面世前,保持社交距离就是最有效对抗病毒的方法
- 以下为大家介绍五项保持社交距离的「小贴士」
保持社交距离,是公共衞生官员用以希望减慢病毒人传人的其中一个策略。简单而言,就是希望透过各人之间保持足够的实际距离,力求令病毒或细菌不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READ MORE

【大流行疫症】在家工作的利與弊
一旦病者的飞沫落在一个人的口中或透过鼻孔吸入,又或飞沫落在一个人的脸上,当人用手接触脸部,然后揉眼睛或鼻子,就可能会感染病毒。
事实上,新冠病毒与流行性感冒的传播方法相当类似。一项研究指出,当医护人员与流感患者的距离在1.8米的范围以内,他们被感染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
故此,若人与人之间有密切接触的时候,就会造成病毒广泛传播的风险。
当然,保持社交距离并不能百份百阻止病毒传播,但透过遵守上述简单的守则,就能为减慢冠状病毒传播速度发挥关键的作用。
若染病人数不能长期保持在医疗衞生系统所能负担的水平之内,医院及其他医疗机构则会长期处于负荷过重的水平,间接导致不必要的死亡及痛苦。故此,政府经常都表示,要尽力「将曲线拉平」,控制疫情蔓延的速度。
学者指出,若保持社交距离的策略达到广泛以及正确地实行,就能有效消除或减慢病毒透过人与人之间的传播链。

READ MORE

莫理遜: 必須「壓扁」感染個案曲線
学者指出,在预防感染病毒的疫苗仍未研发及采纳之前,以及未有相关药物能有效控制病毒以前,保持社交隔离就是抵抗新冠病毒传播的唯一方法。
当然,长者亦应设法尽能力保护自己免受感染,采取保持社交距离的措施,并避免出席任何公众活动及前往多人聚集的地方;但身体较为强壮的人士亦应尽最大努力保护长者等老弱人士,减低他们接触病毒的风险及机会。
若整个社会均能认真看待并切实执行保持社交距离的措施,则可避免医疗体系负荷过重的情况出现,并减慢确诊病例不断增加的速度。
要保持有效的社交距离,学者提出五项简单的「小贴士」:

Source: Wes Mountain/The Conversation, CC BY-ND
- 在超级市场等地点排队轮候的时候,与前者保持约两步的距离。
- 可以继续与其他人作面对面谈话及沟通,但紧记保持最少1.5米的距离。
- 乘搭公共交通的时候,尽量避免人多挤迫的位置,并在可行情况下与其他人相隔两个座位。
- 乘搭的士或其他共享汽车服务时,坐在车厢的后排座位。
- 在街上跑步、散步及踏单车,避免与一群人一同进行,紧记要与其他人保持一定距离。
最后,紧记「洗手、洗手、洗手」。若出现相关病征,务必要留在家中并寻求医疗意见。
READ MORE

昆州創單日最多確診 教師工會或發起工業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