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艾伦·张(Aaron Teo)目睹一名亚裔男子遭到种族歧视和暴力攻击时,他进行了干预。
“当时最迫切的任务是缓和局势,并在施暴者和受害者之间保持一定的物理距离。幸运的是,在我介入后,还有几个人聚集过来,帮助阻挡施暴者,”他说。
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也会这么做,但研究显示事实并非如此。
来自西悉尼大学的凯文·邓恩(Kevin Dunn)教授是旁观者干预行为方面的专家。他表示,人们的理想行为与实际行为之间存在差距。
“当你在调查中问人们是否会采取行动时,有70%左右,或者高于65%。但如果问同样的人,他们是否曾经采取过这样的行动,结果则不到30%。”
人们常常不进行干预,是因为担心自己会成为目标,不知道该怎么做,或者不确定事件是否具有种族歧视性质。
邓恩教授表示,人们的理想行为与实际行动之间的差距,是“我们可以利用来推进反种族歧视的潜力,如果我们能让人们理解……他们可以采取的不同形式的采取行动。”
本期《理解仇恨》(Understanding Hate)将探讨:如果我们目睹骚扰或仇恨行为,如何安全地介入。
欢迎下载应用程序SBS Audio,订阅Mandar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