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馆日。在美国的密歇根州 (Michigan) 北部,有该区最独特的景点之一就是“修女娃娃博物馆”。这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座以修女造型的洋娃娃博物馆。每年有超过30万名游客参观,其中许多人是慕名来到当地教堂,只为一睹位于教堂地下的修女娃娃博物馆。该博物馆共收藏了525个娃娃和一些描绘教会礼仪、生活的玩偶模型。
修女娃娃系列由一位名叫莎莉·罗加尔斯基 (Sally Rogalski) 女士创作。1940年代,她还是个幼小女孩时就很喜欢修女们,她时常按照当时修女们所穿的传统服饰打扮她的洋娃娃。这一童年时期的爱好也保留了一点天主教会的历史,一直持续到她踏入成年。
结婚后,Sally的丈夫沃利同样支持她的爱好,并帮助她在密歇根州萨吉诺的家中建造了展示柜 (showcase),以存放她的收藏品。1964年,Sally将首批230个娃娃捐赠给教会,并订下永远不收门票的规定,以便使游客无论贫富都能看到这些娃娃。从那时起,该系列也不断增加新成员。Sally与修会修女们交流,了解她们的着装风格,以便准确地重现当时代的服饰特征。各修会团体也经常免费给她的娃娃们提供会服样品。
Sally于1995年去世,但很多爱好者每年都会多次参观修女娃娃博物馆,并继续为博物馆添加新的娃娃。1998年,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对博物馆还给予了祝福和表彰,感谢Sally夫妇所做的工作,是他们通过娃娃收藏,帮助宣传和促进圣召。
虽然摆在博物馆的玻璃陈列柜中的大多数娃娃都展示了修女的奉献生活,但也不乏描绘教区神职人员——主教、神父和执事——以及其他宗教团体的娃娃,这些娃娃展示了来自北美和南美共217个修会团体的服饰。该博物馆还有分别描绘七件圣事的立体人偶模型,以及修女们常见的各种工作,例如在医院为病人服务或教授知识等。
自1960年代梵二大公会议 (Vatican II) 以来,许多女修会放弃了传统习俗,转而采用更简洁方便的裙子和背心,或佩戴代表该修会的标志的世俗服装。然而,在60年代之前,男性和女性的宗教团体一般都穿着由其创始人设计并得到教会批准的传统服饰,颜色选用黑色、白色、蓝色或灰色(甚至粉红色)等,但它们最常见的是拖地长袍。对于修女来说,饰品的样式更是区别不同修会的重要特征,如头巾、腰带或者特别的头饰等,人们可以通过不同的装饰品,来识别是哪个修会的修女。
当然,也有部分修会的修女们的服饰也保持着一些地方特色和文化传统。例如,伊莎贝尔·佩顿的慈善修女会 (The Sisters of Charity of Elizabeth Seton) 就穿着她们那个时代的孀妇常见的服礼,而德兰修女的仁爱会,则采用了基于印度贫困妇女所穿的传统蓝色条纹纱丽。
SBS 中文坚守《SBS 行为守则》及《SBS 编采指引》,以繁体中文及简体中文提供公平、公正、准确的新闻报道及时事资讯。作为一个公共服务广播机构,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语种媒体服务,为全体澳洲人提供资讯、教育性及娱乐性内容,并与此同时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会的特色。SBS 广东话及 SBS 普通话电台节目均已为大众服务超过 40 年。按此进一步了解 SBS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