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食物不仅可以果腹,同时也是灵感、快乐和焦虑的来源。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食物的生产、储存以及消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新州艺术博物馆正在展出名为《食之道》(The Way We Eat)的展览探讨了食物背后的仪式和象征意义。新州艺术博物馆中国艺术主任曹音表示,该展览围绕中国文化、饮食文化为主,适合各年龄阶层的人欣赏。
她说:“(这是一个)从史前到当代的,比如说,食器和艺术作品等,来体现中国的丰富的饮食文化,以及饮食食器和食物背后的文化意义,例如仪式、宗教、传说等广泛内容的展览。”
“从最早的四千多年前的陶器,一直到2020年艺术家制作的作品,(展品涵盖的)面很宽。”

Left to right: China, Qinghai province, Neolithic period, Majiayao culture (c2350–2050 BCE) Jar with painted decoration; China, Ming dynasty, Yongle period (140 Source: Art Gallery of New South Wales Web
“这个展览是一个免费展览……不管是从年龄还是文化背景等(角度看),参观者都很广泛。”
在可能的参观兴趣点方面,曹音列举了该展览的一两件展品。
她说:“这个展览是我策划的,每一件展品都是我精心选择的,很难突然概括说哪一件(更有吸引力)。”
“因为我本人是学考古的,所以对古代的文化有很大的兴趣。比如说,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一直到宋代的精致的瓷器,还有漆器,都是非常吸引人的。”
“当代艺术品也是非常吸引人注目的。一件作品是我们从白兔艺术博物馆借来的,是洪浩的摄影作品《甜》……第一眼看到这件作品的时候,会觉得‘哇,一种非常甜美的感觉’,但是如果你站在这个作品之前时间长一点,(可能)你就会猜想,如果一个人每天要吃很多的甜食,你就会有一种酸味那种感觉。”
READ MORE

华裔孩子了解中华文化很重要
曹音强调,《食之道》展览非常注重小朋友们的参观体验。
她说:“我们专门为小朋友们设计有‘Children's trail’……而且我们做了一个小手册,启发小朋友去找展览里的一些色彩鲜艳的、很有意思的展品。所以,小朋友们可以像寻宝一样,在这个展览里去寻找这几件器物,而且还可以通过手册上提的一些问题,启发他们更多地了解,或者激起他们的幻想,然后让他们自己创作。”
“我觉得还有一件作品,小朋友肯定会感兴趣,尤其是华裔小朋友们在家肯定是又用筷子、又用刀叉等西餐和中餐的器具。在展览里有一个副主题叫做《食器》……悉尼的华人艺术家Liu Xiaoxian的一件作品叫《食之道》,我们这个展览就是借了他的这个作品的题目,可以看到东西文化在饮食方面的差别,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作品。”

The way we eat by Liu xiaoxian Source: Art Gallery of New South Wales Web
“我希望小朋友可以去展览里面把这件作品找出来。我观察过,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看到这件作品的时候,(大多)都会欣然地开怀大笑。”
“欢迎大家来欣赏,(可以算作是)比较繁忙的生活中的一种调剂。”
请您点击收听详细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