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澳洲被英国殖民后的初期,对访客进行隔离亦是一个相当普遍的举动。
在1800年代至1900年代早期,大多数澳洲大陆的殖民地州份均设有隔离站,以防止乘船抵达的人士将麻疹、霍乱及伤寒等疾病传入。若有关船只出现疫情爆发,所有乘客在抵埗时均需要被隔离。

Source: The New York Times
目前,这些隔离站已处于荒废的状态、未有被继续使用;但却令人忆起澳洲当年因传染病而造成大量死亡的这一段历史。
READ MORE

澳洲首批武漢撤僑今天轉送聖誕島隔離
大规模隔离,一向被视为在过往未有抗生素及预防疫苗出现以前的一个公共卫生策略,而且澳洲近年亦无实施隔离措施。但纽卡素大学流行病学家帕特森(Beverley Paterson)博士表示,在疫苗或抗病毒药物未能成功研发前,便有必要透过采取其他策略来减慢病毒传播,包括隔离。
事实上,隔离正是一个能减少病毒传播的有效方法。对于很多病毒,病者一般在有出现病征的期间,才能传播细菌、感染他人。
但亦有其他病毒,能在被感染者根本没有出现病征的情况下传播,包括受感染者的病发潜伏期,甚至是传播者根本未有染病。在这些情况下,身处在公共场所的传播者便能在不经意间迅速地将疾病传播予其他人。

醫護人員在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治療病人。 Source: AAP
READ MORE

澳航肩負「撤僑任務」最快今抵達聖誕島
同时,亦需要考虑多个问题:此举会否影响酒店内其他住客?酒店工作人员是否又要被隔离?如何确保这些被隔离的人士不会离开酒店?
若非酒店,可能医院是另一个较为明智的选择;但这样做亦造成浪费大量公共资源,占用医院病床来容纳一些身体可能根本健康无恙的人士。
帕特森博士认为,将人隔离以作为以防万一的措施,或许更像一套灾难电影的剧本,而非现今世代的一个合理、有效的公共卫生对策。

Source: AAP Image/Supplied by Home Affairs Office
话虽如此,在仍未清楚了解病毒人传人有多严重的情况下,实在难以估计隔离措施是否一个有效的理想对策。
READ MORE

【突發】香港出現首宗武漢肺炎死亡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