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岁的戚煜飞是以色列理工学院的新生。他于6月5日到达以色列北部海港城市海法,计划开启自己的博士生涯。
6月13日,戚煜飞落地不到两周后,以色列和伊朗的新一轮冲突开始,双方持续发动导弹袭击。
他告诉SBS中文,导弹曾打到他的学校旁边、三、四公里的位置,“非常可怕”。
“我重新看(摄像头)回放的时候我就看到防空导弹就在我宿舍楼上爆炸,非常近,我特别害怕。”
“肯定有房屋受损,我看到烟都冒起来了。”
尽管刚到以色列不久,但手机上接到导弹预警,听到城市上空响起的防空警报,对戚煜飞来说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在宿舍、安全屋和地下掩体(防空洞)之间奔波也成了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前几天都是大概(凌晨)三、四点会有一次防空警报响,我要醒来一次……立刻冲到地下掩体。”
他告诉SBS中文,每次在导弹来临前,以色列政府会通过一个叫做“Tzofar”的软件发布导弹预警。在导弹到达前一分钟会拉响防空警报。
收到导弹预警后,他有五分钟左右的时间收拾东西、撤离到地下掩体。
“在地下掩体里面基本上会呆10到15分钟。如果以色列政府说,现在安全了,可以出去了,它会通过app把这个消息告诉你。”

左:以色列政府通过Tzofar软件发布导弹预警。右:地下掩体。 Source: Supplied
“第三天、第四天的时候,伊朗改变了政策……一天发射很多次,每次是少量的,可能三到十颗的样子。”
被问及当地华人社区的情绪如何时,戚煜飞说,“害怕”。
“群里有中国学生特别害怕,他们就催着群里的学生代表,想要快点得到撤侨的信息。”
据中国《环球时报》的报道,中国驻以色列大使馆正在组织陆路撤侨。截至当地时间6月18日,已有超过270名中国公民从以色列撤离。
与此同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6月19日的例行答记者会上表示,1600多名中国公民已从伊朗转移至安全地区。
但戚煜飞表示,为了继续博士学习,自己将留守原地。
和炮火攻击较为集中的特拉维夫不同,戚煜飞说,海法当地餐厅、超市仍然营业,公交车也正常运行。
“物资没问题,网也没有断。 所有的日常生活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安全肯定还是安全的,你只要躲到地下掩体,遵循以色列政府的一些指南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戚煜飞告诉SBS中文,尽管自己来以色列之前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当自己真的听到防空警报时,还是会感到紧张。
“想到和亲眼经历是不一样的感受……比如说你听到防空导弹爆炸声音,你出去了之后,看到天上会残留一些防空导弹遗留的蓝色痕迹。”

左:防空导弹留下的蓝色痕迹。右:以色列海法的街道。 Source: Supplied
“这个国家大多数情况下,你是感受不到战争的……大家就各自过日常生活,已经习以为常,”他说。
伊朗卫生部称,截至目前已有超过220人在以色列空袭中丧生。以色列方面则称,伊朗的攻击已造成24人死亡。
欢迎下载应用程序SBS Audio,订阅Mandarin。您也可以通过YouTube、Apple Podcasts、Spotify等平台随时收听SBS普通话音频内容。请在YouTube、X、Instagram、微博和微信平台关注SBS中文,了解更多澳洲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