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情况或许会令人有所误解,认为居住在人口密度较低的社区将能预防感染病毒。有学者认为,澳洲人不应因新冠病毒而放弃居住在高密度城市。
要点:
- 人口密度较少的郊区看似更能免受新冠病毒感染
- 创造更多更为紧密及可步行前往目的地的城镇,将带来各种好处
- 全球多个能有效控制新冠病毒的地区均为全球人口密度高的城市
READ MORE

【時事報導】 莫里遜欲削減澳洲移民配額
在疫情肆虐下在家工作或被强制留在家中,居住在不同物业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
居住独立屋、拥有后花园及宽敞的房间,当然会令留在家中的过程更为舒适、悠闲;但若居住在近年不断兴建的高楼住宅大厦,需要与其他人共用设施,同时周边亦有不少邻居在附近,难免可能会后悔当初为何不选择居住在距离市中心较远的地区,居住在较为空旷的位置。
然而,纵使受抗疫限制措施影响,有学者认为,澳洲未来的发展方向仍是加大城市密度,而非在地理上向其他地区逐渐伸延。
墨尔本大学社会学讲师霍勒兰(Max Holleran)表示,近年澳洲城市规划趋向加强各地区的密集程度,创造更多更为紧密及可步行前往目的地的城镇。

Source: AAP
密集的城市若规划适宜的话,将能带来各种好处,包括将能造就更多毋须使用私家车的交通替代方案、创建一些充满活力的商业区,以及在住屋可负担程度及无家可归问题严重的时候增加城镇容纳更多人的能力。
在密度较高的社区居住,能透过减少驾驶外出而提高对环境的保育,更能建立更紧密的邻里关系。
READ MORE

卜卡: 人口太多移民要減一半
然而,随着严重疾病爆发,澳洲人或许不再向往城市生活,而是希望重回郊区生活的模式,主要原因是郊区一向给予人一种安全的感觉,特别是在疫情出现的时刻。
但学者指出,这些感觉大部份均是来自虚幻的假象。
这是由于我们仍需要外出前往购物或上班,而可能透过这个途径感染病毒;至于居所环境,居住在住宅单位抑或是独立屋,我们的控制能力实际上是并无分别的。
当然,电梯则有所例外,但实行保持社交距离等措施则能轻易减低相关的风险。
学者强调,虽然不少人担心人口过度稠密会否增加疾病传播的风险,但我们不应将公共衞生系统的不足归咎于人口密度。

Source: Getty Images
在面对大流行疫症的时候,最需要的并非制造恐慌,而是有效的公共衞生应对措施;而繁荣、管治能力优秀的市政府一般最能为社区制定适当有效的公共衞生策略。
READ MORE

格拉頓:市中心附近需增建高密度住宅
霍勒兰认为,美国特朗普政府将制定公共衞生措施的责任转移给各州及城市,正好证明城市政府都必须担当制定公共衞生政策的最前线角色,不论他们是否自愿选择这样做。
澳洲的情况亦如是,新州及维州政府均在联邦政府公布实施广泛限制措施前,自行率先限制民众聚会。
学者指,城市生活近年已成为不少澳洲人较为喜爱的生活方式。在危机消退时,我们应加大投资公共交通基建的资金,并透过刺激措施鼓励兴建更多住宅大楼而非增加建郊区独立屋,增加城市密度。

Homes in Springfield Lakes in Brisbane's west, Thursday, July 4, 2013. (AAP Image/Dan Peled) NO ARCHIVING Source: AAP
他说,低密度社区的可持续性、可负担程度一般较低,同时亦有较少娱乐活动。
他强调,正当我们在继续保持社交距离的情况下放宽抗疫限制、逐步重启正常活动,我们亦应紧记高密度城市生活的好处。
READ MORE

澳洲短租市場受新冠疫情衝擊嚴重
在澳洲,所有人必须保持至少 1.5 米的社交距离。请查阅所属州份或领地的聚会限制规定。
目前可在澳洲多个地方接受新冠病毒测试。如出现伤风或感冒症状,应致电家庭医生或拨打 1800 020 080 致电「全国新冠病毒健康资讯热线」,以安排进行测试。
联邦政府推出的追踪新冠病毒的应用程式 COVIDSafe 可在手机中的应用程式商店下载。